第六百三十二章派兵增援(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营帐中的气氛一时凝重了起来,以万余人之兵,以少胜多,击溃满清成亲王岳托,斩首近万,如此战绩,便是西北这边的诸多骄兵悍将,也都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跟随洪承畴前来的西北诸将中,以左良玉的名头最响,兵力也是最强,此人最是趋利避害,敌军若强,他是万万不肯出手的,只有在确保己方实力足以取胜的前提下,他才会率军出征。

并且左良玉还极其喜欢收拢其他溃败将领的士卒和残部,一来二去,慢慢地他手下的实力日益扩大,直至今日,西北军中,论起人数最多的一支兵马,便是左良玉一军。

左良玉号称张献忠克星,张献忠也是有名的悍匪,但遇上左良玉则基本是连战连败,左良玉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贺人龙虽然名声不如左良玉响亮,但也是洪承畴手下有名的悍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袁宗第也曾多次败在他的手下,他的手下士卒以骑兵为主,自大明第一良将,擅用骑兵的曹文诏死后,他俨然已成为西北诸军中骑兵最强者。

其他诸将如马科,左光先,曹变蛟也都不是泛泛之辈,几人在剿灭李自成的战役中出力甚伟,齐心合力,各自出击,最终打得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李自成仅仅带着十八名核心部下,惶然躲入商洛山中。

但这些将领们的战绩,都是在对农民军的战斗中取得,与挑战满清大军的赵无忌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片刻之后,洪承畴方才开口,“以万余兵马,便敢挑战清兵,还能取得如此大胜,吾辈不如其远矣,若是给此子以时间,让其练出精兵数万,满清鞑子焉能抵敌?此人真乃俊杰也。”

坐在一旁的孙传庭亦是连连颔首,“洪大人言之有理,此人确是我大明不世出之名将,人才难得,下关窃以为,让他以万余人马,前去追击满清大军,救出德王,实有些勉为其难,朝中诸公待之未免过于苛刻。”

孙传庭久在西北,于朝廷中之事并不是特别熟悉,他还以为派遣赵无忌追击清军拯救德王,是朝中大臣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洪承畴作为三边总督,在朝中门生故吏甚多,自然晓得此事乃是崇祯皇帝的一意孤行,他虽然内心也极不赞同崇祯皇帝此举,但身为臣子,他却是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洪承畴便没有做声。

“下官记得山东尚有总兵倪宠所部,高起潜的关宁军残部,山东巡抚颜继祖也有数千士卒在手,剿巡总兵祖宽亦在山东,皇上既已让赵无忌总督山东兵马,为何不见这几人在赵无忌的麾下效力?”孙传庭有些不解地问道。

洪承畴听了,轻轻摇了摇头,“高起潜手下尽是辽东骄兵悍将,赵无忌哪里调动得了他们,至于祖宽,颜继祖,倪宠等人,兵力原本就不多,倒不如让他们分头扼守各自城池,方是正理,孙大人,兵贵精而不贵多啊。”

孙传庭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皱着眉头说道:“下官以为,赵无忌手中兵力还是太少,皇太极善于用兵,坐拥数万强兵在手,又有清军中最精锐的数千白甲兵在其麾下,下官担心赵无忌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抬首看向洪承畴,孙传庭眼中露出凝重之色,“洪大人,或许我等应该派出一彪兵马,前去增援赵大人,毕竟人才难得。”

洪承畴听了,心中也是一动,他也爱惜赵无忌的才华和能力,对于赵无忌与皇太极之间的决战,他也觉得有些悬,毕竟双方的兵力对比着实悬殊,更何况皇太极一代雄主,颇有谋略,手下强将悍将数不胜数,远非岳托,阿济格这样的角色所能比。

这样的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将星,若是如卢象升那样在山东战败身死,那可真是大明王朝的巨大损失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不由得环顾帐中诸将,想看看可否有愿意主动请缨,前去增援赵无忌的将领。

眼看洪承畴的目光投来,左良玉急忙低下了头,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脚尖,似乎那里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般,贺人龙则紧皱眉头,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不言不语。

两位西北军最强的战将都不出声,实力稍逊一筹的马科,左光先二人更是一副装聋作哑之态,一个抬头盯着大帐上方,另一个目光躲闪游离,不敢和洪承畴的目光相触。

洪承畴见状,不由得暗叹一口气,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之感。

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至今,老大王朝如今已经日益没落,处处都显现出了末日帝国之像,数万清兵在已方疆域内纵横驰骋,烧杀劫掠,朝廷却是束手无策,只是空自惊慌失措。

便是朝廷征调自己和孙传庭所部十余万兵马进京的目的,也仅仅是拱卫京师而已,而不是让自己率军前去与鞑子决一死战。

南宋名将岳飞曾言,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