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人求购铜,莫非是想要铸钱?”乔走后,夏允彝望着赵无忌问道。
赵无忌点了点头,“本官确有此意,不过,如今条件尚不成熟,此事却是着急不得。”
此时大明官方是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钱的,但是民间私自铸钱的风气依旧是屡禁不绝,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
首先铜钱是一种货币,官方在市场上应该投放多少货币,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货币太多,会造成通货膨胀,具体就表现在钱不值钱了,钱毛了,通货膨胀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货币太少也不行,这就是俗称的通货紧缩,表现形势就是市面上的货币不足,在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情况下,货币有没有都无所谓,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不足,会影响到商品的正常交易,很多地区缺乏货币用来购买商品。
所以在后世,专门有各国的央行,来负责控制货币投放的具体数目,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大明,从皇帝到官员,都认识不到货币发行的科学性,明朝的铜钱发行基本取决于朝廷手中有多少铜材,铜材多,就多铸造一些铜钱,铜材少,就少造一些钱。
但是由于大明的铜矿一直比较稀缺,所以实际上,市场上的铜钱数量始终不足,在旺盛的商品交换需求下,缺乏铜钱的老百姓们,不得不开始私自铸钱,并慢慢地形成了风气。
而大明官方对于货币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以及市面上流通的铜钱确实不足,所以对私自铸钱的打击并不严厉,有些地方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比如在福建一带的郑芝龙,利用他和倭国的关系,获得了大量的铜材,于是便自己私自铸钱,从中获利不菲。
来自后世的赵无忌,对于货币的认识,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所以在钱庄建成后,他很自然地便打起了铸钱的主意。
赵无忌凝神沉思了很久,也没想到广西哪里有铜矿,,没有铜矿,就没法铸钱,老百姓只认铜钱,要么就是银子,于是赵无忌也只得悻悻作罢。
“夏先生,如今手头还有多少资金?”赵无忌看向夏允彝问道。
夏允彝略一沉吟,便扳着手指开始给赵无忌算账,“飞马岭的五千民夫,本月工钱已下发,每人一两银子,共计白银五千两,两千士卒饷银约五千两,此外建设工坊所需的建筑材料,如圆木,青石等,约白银三千两已提前给付,本月购买粮食六千石,供士卒及民夫食用,花费白银三千两,如今大人手头还有四万三千两银子。”
赵无忌点了点头,四万两银子看着很多,但花钱用钱的地方更多,况且还有山东一地的数万百姓也将陆陆续续地到达,工坊这边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资金方面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飞马岭,赵无忌首先建设的是水泥工坊,不但投入大,并且短期内无法赚钱,因为生产出来的水泥,都要投入到其他工坊和道路的修建上去。
随后是纺织工坊,由于纺织工坊赵无忌准备走薄利多销的道路,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印度布的竞争,可以想象短期内,纺织工坊也不会有太多盈利。
玻璃工坊倒是赚钱多,但玻璃工坊无法像纺织工坊那样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考虑到印度布肯定会对本地的织工和布商造成冲击,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创造就业机会,玻璃工坊是注定要推迟到纺织工坊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