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明清议和(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明崇祯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城。

在辽东巡抚方一藻和祖大寿,吴三桂等人的祝贺声中,赵无忌恭恭敬敬地从曹化淳手中接过圣旨,转身交给侍立一旁的商敬石。

二十多天前,满清大汗皇太极驾崩,睿亲王多尔衮扶保皇太极和庄妃之子,年仅三岁的福临为大汗,而自己则在众多满清贵族以及重臣大将的拥戴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摄政王。

而大清第一勇士马福塔,则被诛灭九族,罪名是企图行刺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摄政的当天,便派出了一支极为正式的使臣团,前往京城汇合先其一步的大学士刚林,与大明商谈议和之事。

这是为了履行当初和赵无忌两人之间的君子协定,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当务之急是迅速地掌控人心,稳固政权,铲除掉那些暗中忠于皇太极的力量,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迅速议和,也是为了安定赵无忌之心。

毕竟赵无忌的黑旗军现在还在辽东。

相比锐意进取,不断开疆拓土的皇太极,相对温和的多尔衮打算作一个守成之君,停止对外扩张的脚步,转而开始休养生息,消化和建设前几年清军打下的大片土地。

并且有传言多尔衮执政的当日,便秘密召集了一批满清重臣以及那些最顶级的满清贵族,定下了向黑旗军,向赵无忌全面学习的重大国策。

在山东,在辽东,赵无忌都是以八千兵马,打得十万清兵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痛定思痛之下,多尔衮决心‘师明长技以制明’,当然这个明指的是赵无忌,而不是崇祯。

明清议和,对两大帝国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情,关于此事,赵无忌也特意给崇祯上了一道折子,提出了议和时需要注意的两个地方。

一是可以议和,但不赔款,不纳贡,这一点赵无忌相信崇祯能采纳,毕竟当初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便有不赔款不纳贡这一条。

而崇祯特意将任命赵无忌为镇南侯的旨意拖到此时方才由曹化淳送达,也有借着赵无忌驻军辽东,在议和期间给满清施加军事压力的意思。

而赵无忌也是心领神会,隔三差五便会派遣刘芳亮率领重骑兵前往明清边境之处,巡逻演练一番,以震慑清兵。

抱着不同目的,急于议和的明清双方,很快便在短短的半个月达成了和议,双方约定,互相保持现有的疆域不变,双方互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在黑旗军的威慑下,多尔衮派去的使臣并未敢提及赔款或是纳贡之事。

和议达成,双方皆大欢喜,只有赵无忌有点遗憾在心。

因为他折子里的建议,只有不纳贡不赔款得到崇祯的采纳,另外一条,则因种种的原因,没有写到和约中。

赵无忌希望能在和约中写上,恢复朝鲜的大明藩属国身份,同时解除满清和朝鲜的藩属关系,以达到削弱满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