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李泰文频频点头赞许。
听了施琅的话语,赵无忌在心中默默地将阿南喇嘛给自己做好的答案,又划掉了一部分。
不过施琅今日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远远不如刘双的数据详实和论证有力。
但施琅的脸色却是毫不慌乱。
临到末尾,施琅轻咳一声,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说道:“除此之外,在下还有一策。”
“距离此地约六百里外的大海上,有一巨大岛屿,名曰台湾岛,此地气候湿润,沃土千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和谷物,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更难得的是,台湾岛的大部分都是富饶的荒野,还没有被开发。”
“在下与红毛夷的首领德弗里斯先生是知交好友,德弗里斯先生亦有意与在下共同开发此地,在下乃是一名武将,不善商业,在下愿为李会长与德弗里斯先生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两地的合作,繁荣发展月港。”
这便是施琅隐藏的底牌,抛出合作开发台湾的大计划,此举既可以让月港的商家们获取丰厚利益,也能将这些商家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李泰文听了,禁不住连连颔首,显然施琅的提议让他很是心动。
知府卢壁和同知刘志学听了施琅的话,脸上微微露出些许的不悦之色,但却没有出声。
台湾岛目前还在大明的版图之内,但如今台湾岛的实际控制人,却是荷兰人,大明虽然对台湾岛享有主权,但在一无精兵悍卒,二无施琅水师助力下,想要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乃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早已四面楚歌,焦头烂额,连自己的腹心之地都保不住,任由流贼四处肆虐,就更不用说孤悬海外的台湾岛了。
所以卢壁和刘志学只能装着没听见的样子,一言不发。
在众人惊叹和赞许的目光中,施琅缓缓坐下,脸上虽然带着笑,但并不是很得意。
他确实是提前拿到了考题,请了好几名才子帮他做好答案,并且他自己也有几分才华,此次他将自己的心得与预先得到的答案糅合起来,又加上开发台湾这个底牌,看来是已经初步打动了李泰文。
不过暂时的局势,施琅看上去与刘双是平分秋色。
李夫人和李恬儿应是欣赏刘双更多一些,而李泰文则更加倾向施琅。
施琅发言之后,便是第五位,第六位直到第九位士子,但众人的表现都比刘双施琅两人相差很远。
没有意外的话,最终取胜之人就在刘双施琅两人中产生。
而赵无忌此时也基本将阿南喇嘛告诉自己的应试要点,给忘得一干二净。
没办法,他的排序太靠后,能说的,前面的九个人基本都给说了。
刘双的脸上,已经隐隐露出了激动之色,目前来看,得到李夫人,李恬儿以及两位官府大人欢心的他,暂时占据一丝微弱的优势。
赵无忌紧张地思索着。
如今的局势有些不妙,赵无忌必须要随机应变才行。
只有在施琅获胜的情况下,赵无忌才有刺杀此人的机会,若是刘双获胜,那赵无忌便没有动机和施琅产生交集,也无法做到自然而然接近施琅,进而完成对此人的刺杀。
而任由施琅安全离去,也不符合赵无忌的初衷。
失去今日的机会后,以后想要杀施琅,就更困难了,施琅迟早会得到朝廷的承认,到那时,自己对施琅的攻击将会名不正言不顺。
得到喘息之机的施琅彻底整合消化原郑芝龙势力后,再有荷兰人和倭国人相助,想要对付他,将难上加难。
所以今日必须要将此人刺杀当场,而前提条件就是,自己独占花魁,逼得施琅不得不在事后的酒会上与自己碰杯,寒暄,祝贺,从而创造出那一闪即逝的机会。
第九位候选人坐下后,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一时间无人开口。
众人目光不禁都投向了最后的一位候选人。
一位三十余岁,长相平淡无奇,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
在一些人看来,此人不但长相一般,身上衣衫也是十分朴素,既没有施琅的豪雄,也没有刘双的缜密和冷静,没有三甲进士的清贵逼人,更没有海商之子的财大气粗。
此人一看,便是来打酱油的。
作为一个打酱油的路人,居然没有路人的觉悟,反而做出一副压轴主角的样子,让大家等了半天,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李夫人虽然对赵无忌所送的玻璃樽以及葡萄酒非常满意,但涉及到女儿的婚嫁大事,这点礼品的分量,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李恬儿则有些好奇,她对赵无忌的印象很深,毕竟赵无忌是唯一答对父亲所出题目之人,却不知他今日,又会如何表现。
只看他衣着普通,却为了自己赠送了那么贵重的玻璃樽和葡萄酒等礼物,李恬儿心中有些感动。
其实以李府的富豪来说,连夜明珠和珊瑚树都不放在眼里,这玻璃樽虽然珍贵,但对李府来说,也并非太难得的东西。
初次见到此人,乃是在自家店铺的门口,当时所见光景,显然他不过是那少年的先生而已。
一个教书先生,又能有多少银两,购买这些价值不菲的玻璃樽,却不知此人费尽了多少的心力,又向他人借了多少银钱。
善良的李恬儿决定,稍后一定要让母亲,给这位先生准备一份厚厚的回礼,免得这位为了追求自己不惜血本的先生,最终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在了最后一位士子的身上,一时间,场内一片寂静。
在众人看来,这位最后一位候选人,似是突然得了失心疯,怔在那里一动不动,非常的无礼。
此时的赵无忌,正在头脑里开始疯狂地思索着前世有关月港的一切情况。
喜欢明末之力挽狂澜请大家收藏:()明末之力挽狂澜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