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拍摄记录片(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984 字 8个月前

王铁牛知道田镇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催征田税。

在即将入冬之时催收田税,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

他只是运气好,谁知道随便买三千亩地,那就买到长安边上。

在长安边上,谁还种粮食?

随便种一些果蔬,卖到城里,必定会发大财。

他通过战友的关系,学到了帝国一直在推广的玻璃温室大棚。

建造玻璃温室大棚的成本较高,但他能够承担这个成本。

温室大棚建起来,试种黄瓜获得成功。

他现在日入数百两银币,王铁牛也被温室大棚的收益震惊了。

他获得这份收益,镇上就想让他交田税。

他趁着政策不完善,以秋收没到为借口,拒绝交田税。

他要交的田税,哪怕不用于扩产,只是放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都高达数千两银币。

田大毛镇长看到王铁牛警惕的眼神。

他笑着说道:“铁牛,我今日不是来催交田税。

你的事迹被帝国的记者知晓,他们即将来采访你,要拍什么纪录片。

我不知道什么是纪录片,但我知道记者的能量。

他写出来的东西,唐王都可能看到。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要考虑清楚。”

王铁牛只是跟随帝国前来欧洲作战的民兵。

他在维持地方秩序时,清缴当地反叛的贵族。

缴获的浮财,帝国根本看不上,由他们这些动手的人和地方的驻军瓜分。

王铁牛几个月时间,他就分到了八千两银币。

这对于他来说,大事一笔天文数字。

他的同伴,有人选择把钱汇给家里,有人选择去赌场输光光。

王铁牛的思想很传统,他直接把钱存起来,准备在当地买地,当一个大地主。

他的见识不算太高,但他也知道记者的影响力。

“田镇长,我又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光棍汉。

我在镇子上可是有三千亩地,我能跑得了,地可跑不了。

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我肯定知道。”

田大毛正常听到王铁牛这么说,他才略微放心下来。

这件事情做不好,真的出现什么事?

他的仕途也就结束,肯定会被发配到海上,看管无人的小岛。

秦瑶一行人乘坐汽车,来到长安不远的大王镇。

她选择王铁牛作为典型,就是想宣传移民拥抱新的农业技术,唐国农业整体非常稳定,农民也能发大财。

这个纪录片播出去,一定会消除广大农民心中的戒备心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明末逐鹿天下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明末逐鹿天下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