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农事的问题(上)(2 / 2)

喻梅萍顿了一顿,让两人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先消化一下,然后接着说:“如果我们用人工的方法,把两株不同之间的水稻上的花粉让它们互相相授,那么它们结下来的果实,有可能要比原来的好,我们再发散的想一下,如果我把两个相距很远的稻谷的品种,比如说江南的水稻,或者更远的水稻品种,我们把它互相种在一起,再用人工的方法给它们授粉,得到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品种的优点多集中在它身上,杰出的果实又大又好,产量也就提高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两者的缺点都被它继承了。我们只要选好的差的给它淘汰,就能培养出好的品种来。过了年我会通知喻夏和喻锦他们,让他们去各地选购好的水稻品种,然后放在谷里面种植,这件事就由你们两人负责,具体做的时候可能很枯燥,那么多品种都要互相之间传粉,还要做好记录,最后能够高产的是哪几个品种杂交构成的,而且到下一年,你们还要把这些杂交出来的品种继续杂交,优中选优,我们花上1~2年的时间,争取选出比现在产量高的稻种,这件事要做的保密,你们只对我负责,地点我给你们选好了,在4号谷里,那里还有个温泉,整个谷里的气温要比外面高一点,这样更容易种植稻谷,人手不够的时候你们提出来让外面的人来帮忙干农活,但是受粉的事必须你们两个人亲自做,这件事还不能透露出去,一旦良种培育出来,外面肯定有人会动歪脑筋,我不得不防,现在离开明年的夏种还有一段时间,你们俩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你们俩遇到问题可以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农请教,但是绝对不许透露实情,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如果成功了,就可以解决大明几千万老百姓饿肚子的问题。4号谷你们俩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外人未经允许,不能让他们进去,今后一些重要的兵器制造以及一些制造上的秘密我也准备放在4号谷里,派人守住谷口。”

两人都不善于言辞,都郑重的点了点头。

其实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这一套喻梅萍在学校的生物课里已经学的滚瓜烂熟,本来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再加上后世袁教授举世无双的杂交技术,喻梅萍知道这条路肯定是对的,出成果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前提是喻龙和喻秀认真做,不过这一点她毫不怀疑。

这件事算是办妥了,喻梅萍开始准备应付下午的会议。

下午的会议开的波澜不惊,预料之中可能会发生的争议什么也没有发生,房启成的行政管理还是很有成效的,他选出来的5个村长都是中壮年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恢复,脸上都没有了菜色,对喻梅萍谈出来的设想都听得很认真也很仔细,喻梅萍给大家画出了一张康庄大道的大饼。

关于土地问题,喻梅萍提出了公有的设想,并且把其中的利弊关系说得很透,其实老百姓对土地私有不过是一个执念,一旦把事情说透了,而且环境也是如此,再加上昨天孙家一族人的下场,那一点点贪念早就扔到爪哇国里去了。不过喻梅萍还是要求各个村长各自做好自己村里的工作,把道理向下面的百姓讲透讲清楚,既然大家都已经是谷里的主人了,你还去瓜分自家的财产干什么?

增加副村长是为了将来今后往外扩展培养熟悉基层的官员,这一做法众人也没有意见;撤去食堂,改为各家自行开伙也能够认同;建立自卫队是为了保家是大家共同的利益目标这一点也不会有异义,而且还有村民自觉要求参加。喻梅萍暂定每村还是100人,今后看形势再扩大,不过她留了个尾巴,今后农闲的时候,男女老少都要参加训练,谷里面要做到全民皆兵,一旦有需要适龄的人马上就可以增补。

办学校是件好事,以前读书认字都是有钱人的权利,如今大家都能认字,这个响应最踊跃。

最后只有一个村长提出了问题,关于派工和记工分,这个摊子太大了,不大好管理,一个不好容易引出纠纷。

这倒是一个问题,喻梅萍也疏忽了,因为房启成是按照一个人头三亩地的平均数来划分村子的,那么3500人一个村子,就要有1万多亩土地,几个村长确实管不过来。

喻梅萍想了一下:“你们每个村分7个组,每组500人,选出组长,派工和计工分的事在组里执行,分管的副村长到每个组里去指导,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熟悉的。”

这些都是小事,会议已经进行了半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