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翻脸(1 / 2)

明生传 庸石君 1833 字 2022-12-16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崇祯三年六月,赵家又闻喜事,秋月,容贞接连产子,一儿一女,广鹿岛阖城庆贺。

可惜亲爹尚在定襄,不得亲至,只赵杨氏坐镇,大骂不负责的狗儿。

几个小娘着实不易,赵明生不在媳妇身边也就罢了,还特么的一点不安生,又纳了几房蒙古女人,还都是寡妇,这就将赵杨氏气的暴跳如雷。

赵家好歹是四海第一家族,门风也就不说了,可这都弄的什么乌七八糟的,让老娘的老脸何处安放?

让家里的几个作何想法?就只能厚脸皮前来安抚,免得儿媳产后抑郁。

可明生也是有苦难言,定襄六郡乃四战之地,所产有限,民风更是彪悍,不可同海外地广人稀之地同日而语。

斗了数千年都没有尿到一个壶里,岂能因为几段姻亲就能同你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彼此顾忌,彼此试探,文化上的抗拒,经济上的依赖,政治上的倾轧,一团乱麻都不足以描述其复杂。

努力两月余,明生仍旧不能撼动牧奴制分毫。

所谓牧奴制,实质上同罗刹国的农奴制一般无二,只不过一个是耕地,一个是牧地罢了。牧民依托封建主而活,封建主依托牧奴维持军事力量,保持自立,汗账很难对自己的领地施行细致而有效的管辖。

相比于华夏大一统制度,蒙古诸部之关系更类似于日本的分封制。看似散乱,实则难治。

施政不利,明生意识到短时间内对蒙策略难有成效,果断专心经营城池,安置大明流民。

两月下来,已然安置流民近三万余人,募兵五千,分驻定襄,福化两城,编练整饬,定襄军总算是有了一丝丝模样。

当然距离真正成军,形成作战能力还尚需时日,都是陕北的逃人,普通农户出身,你不能指望彼辈像牧民一般,上马提刀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战斗力。

没办法,生产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军事成本要高过游牧数倍。

六月底,燕山军退走,吕梁军退走,太行军退走,明生令彼等各归各家,深深埋入乱世群山之中,以待时机。

牛二宝屯兵神木,窃长城一段为己有,重新修筑城池,派出暗探深入陕北各地,以定襄王之名招募流民,小股义军,甚至于人心思动的边军。

邓暄屯兵东胜,一面监督筑城,一面编练新军。神木所得明民,皆在东胜编订入籍,或为兵,或为民,分散安置各处。

孔有德屯兵云中,也即原九原地界,一为营建云中城,二为开矿炼铁,三为迁移沙尔沁城之民。

那沙尔沁城本是不得已为之,四面为群山所环抱,进出不便利,作为军事堡垒尚可,养民就困难。而云中近河多水,沃野居多,正适合开垦良田。

至于开矿更是四海的重中之重!

云中是后世的哪里?在包头近佐,煤矿铁矿众多,邓暄在敕勒川经营数年,早已经摸到了数处矿脉。

如今便要大举开矿,冶铁炼钢,使云中成为定襄的军工中心,武器装备不但要自给,并能支援燕山,吕梁,太行等部众。

刘兴祚屯兵五原,一为营建五原城,二为居中做主,分配茂明安部领地。

茂明安部十二台吉同四海早有协议,率兵归附四海,但需分得一片膏腴之地,肥美的牧场,这五原一地便是安置彼等的所在。

五原分耕区与牧区,耕区约战三分之一,安置明民,牧区约战三分之二,安置茂明安所部。

设一城十八镇,其中十二镇大小不一,依人数分与各部台吉。每镇设墩堡一座,也可称之为镇城,驻有定襄王所派民事官若干。

一则为收税,核查部落是否弄虚作假。二则为营商,方便牧民采买生活用品。三则为学堂,鼓励蒙古子弟入学就读。

老祖宗秦始皇留下大一统的不二法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都必须要做!

茂明安部也许是吃够了风沙的苦头,对四海的安排极为配合,比那几个婆娘的部众要听话许多,对自家所得牧场俱都极为满意,上表好一顿吹捧明生。

这就让明生看到了蒙汉融合的一丝曙光,投桃报李,明生以四海军制敕封十二部台吉名誉职衔,车根为少将,余者上校至少校不等。

更各赏赐十二人一块老大的牧场,加起来足有半个五原郡之大,不过地点却是在傲洲。去不去由你等决定,去多少人由你等自理,总之本大少很豪气。

没想到十二台吉还当真了,亲自去往定襄城,拉住明生问东问西,有多远,如何去,其地风貌如何,那牧场该如何经营。

明生就笑的合不拢嘴,合该这茂明安部发财,做了蒙古诸部第一个吃螃蟹之人。

铺开地图,口吐莲花详细介绍傲洲一地,也不需诓骗诸人,那傲洲确实适合放牧,堪称是蒙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