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只过去了三年,竟是在青城周围盖起来了足足六家规模不输于陈介夫准备筹办的那般大小的纺织厂。
因着这六家纺织厂分属于日本国内的六家不同的财团,这才能让青城市面上的布料,不至于被一家把控住了,从而疯狂的往上提价,让青城人过上穿不上衣服的生活。
同样的,因为这六家日本纺织厂的快速的扩张,让原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德国人生产的布匹以及少量的从青岛的小作坊,小厂子自产的布匹,现在的日子有些不太好过。
在价格战争中,他们因为成本的问题,正在节节败退,从市场上最初出现了日本布的所占份额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一路跌到了现在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百分之四十的悲惨之地。
就邵年时这一路走下来,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德国人与本地的小手工业主再想不出遏制日本商人的办法的话,怕是不出一年,他们的份额还要再跟着掉下一半。
到了那个时候,还没完全撕破脸,甚至还在谋求着双方合作的德国受到的影响相对会少上许多,而那些依凭着廉价在夹缝之中苦苦求生的小工厂主们,怕是要被逼的倒闭卖厂了。
无他,日本人的生产工艺实在是太过于狡猾了。
哪怕是邵年时这种不懂得怎么去纺织出布匹的外行人都能瞧出其中的关键。
别瞧着邵年时只是初步的调查一下青城的纺织市场,但是他每经过一家店铺,都会将这家铺子中不同的牌子,以及各个品牌之中最好的布料以及最次的布料的样品给买上一部分。
作为还在用刻度尺,剪子进行交易的布行,客人的要求,哪怕是买一尺,他们也是给人裁的。
毕竟那些摆放在外面的样品,都是一匹一匹,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大卷货品。
这位客人需要二米二来做个短褂子,说不定那位客人就需要三米三来做件大褂了。
再加上邵年时样样数数的都来上一尺,几十种对外裁剪的料子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了。
而这其中,邵年时还特意的询问了一下布庄内的老板,最好卖的布料到底是哪几种。
在确认了基本上都是日产货的同时,他就用手上去捻了一捻。
这一比较,邵年时的心中就有了数了。
自产的土布,德国厂产的布与日本厂产的布,只需要这么一捻,立马就能被分的清清楚楚。在这三种大类型的布料当中,土布是最厚实的一种。
它摸起来沉甸甸的不说,经纬两织还特别的细密。
只是有一点不好,就是略显毛躁一些。
大概是没有现代纺织机器对于棉线的反覆的抻拉的处理,以及后期的打磨,挂浆的几道工序的原因,若是用这种土机器以及土染料的布料制作衣服的话,贴身穿的时候,是有些不合适的。
而在前期的浆洗的过程之中,很大程度上都伴随着掉色的问题。
当然了,这对于图便宜的乡民们来说,这都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它们足够的结实。
哪怕是最金贵的土布,穿在一般的农人的身上,不下地,不爬山的好好爱护着,三四年的,除非是虫蛀鼠咬,否则啊,是一点都不带坏的。
这是外国人的洋布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中国的土布,在青城这个越来越先进化,对于新理念与新思想接受越来越高的新兴先进的城市之中,却变成了它们的劣势。
因为足够结实,让它们上了身的城市居民两三年都穿不坏。
但是当初买它们回家时候制成的衣物却变得不合流行,或是变得老土了起来。
还有许多土布无论是花色还是布料本身的质地,都是不适合用来做一些特别洋气的款式的衣服的。
就算是图便宜买回了家,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也依然是对着这种布料举着眼镜,摇着脑袋的告知对方,这是做不了啥好款式的布的。
这一下子就让土布的地位尴尬了起来。
再配合上它那可怜巴巴的极低的产量,因为手工劳作的时长过长,要价也无法压低的鸡肋一般的价格,就让它们成为了这三大分类当中,最没有竞争力的布种之一了。
现在在青城,除了周边的远郊县的乡土人还会购买这种实在一些的土布之外,家里稍微能过得下去的本地居民,一般都不太会选购这样的布料的。
毕竟,还有一种价格跟土布差不多,但是基本上不掉色,质量也是十分过硬的德国布在前面顶着呢。
作为三大分类当中最为昂贵的一种布料,德国布无论是从哪一方面,邵年时都挑不出对方的毛病。
厚实的手感,极为严谨的针织手法,细密的经纬线的排布,以及还算是时尚与具有异国情调的花色,都让它在布匹市场上占据着极大的分量。
可是随着前一阵日德两国因为胶州半岛的租界区的归属的摩擦问题,极大的影响了青城以及附近城镇的经济。
大家的日子没有刚开始德占区时那么的好过了,所以原本还能凑合过下去的小市民们,下意识的就想到要省钱。
作为其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德国布,就变成了他们在需要裁置新衣衫时被排除出去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这个质量实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这个价格,心中就不由的抖上一抖了。
作为衣食住行当中排在第一位,同样位列快速消费品大军的前几位的衣料买卖,其多半的利润赚取,都是在高速的销售与不断的生产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而纺织行业,最为忌讳的就是积压了。
就好像是服装的流行一天一个模样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纺织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变的过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产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场完全的消化的话,回笼的资金完全可以应付接踵而来的新流行,而他们也可以腾出手来,毫无压力的生产新的产品。
但是若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十分缓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连季节都过去的话,那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转运到并没有那么时髦的内陆城市,也需要贴上本来不需要的运送与人工的成本。
赔上一大笔的额外消耗了不说,还要祈祷能跟得上潮流的竞争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后的跟他们的积压品选择在同一时期打入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