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祭孔(上)(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张伯伦虽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说道“这件事情是法国主导的,我们也只能提一下建议,丘吉尔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加强我们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你的海军,要随时准备好对德国的封锁。”

“他们有铁路,我们的封锁有什么用?我们该做的是去打击苏联,或者拆散苏德联盟。我们应该和苏联宣战!用我们的飞机彻底炸毁苏联的油田和铁路,来仿制德国依靠苏联的资源来增强武装力量。”丘吉尔又提出不同见解道。

张伯伦不耐的说道“和苏联宣战的事情要等到德国战败后再说,而且这些还用不着你关心,丘吉尔先生,我已经累了,请你出去吧!”

丘吉尔也是气的直瞪着张伯伦,他挥舞着自己的拳头和权杖,半晌才放下来,对张伯伦点了点头离开了。

“哼...搞得自己才是首相一样...”张伯伦叹了口气,他拿起一份报告,眯着眼睛看了起来,那份报告的封面写着《雷达防御系统建设报告》

——柏林

“哈哈!芬兰人干的漂亮!他们简直是我们最好的盟友对象,他们完美的吸引了苏联的注意力。”希特勒在会议室上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和对苏联的忌惮。

“那么,我的将军和元帅们,谁能告诉我,我们的黄色计划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实行呢?”希特勒背着手,一蹦一跳的问道。

“我的元首,黄色计划可以在任何一个星期内执行,但现在的问题是情报显示,英法很可能会参与到苏芬战争中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对希特勒说道。

希特勒皱眉看向了自己的情报头子希姆莱。

希姆莱对希特勒点头说道“根据情报显示,法国和英国有计划组织一只超过两万人的部队先期通过挪威和瑞典去支援芬兰,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是法国和英国像接着这个理由去让两国加入他们的联盟来对付我们。”

希特勒眉头一皱说道“不可以!绝对不允许英法进入我们的后院!这样会使得我们的铁矿石的供给出现问题,立刻通过大使馆给两国发正式外交函,只要有一个英法部队出现在两国的国土上,那么我们德国就将对两国宣战!”

戈林脑子一转说道“那如果他们用飞机跨过两国直接给芬兰运输物资,或者说只提供物资给挪威,让他们转交给芬兰呢?”

希特勒耸耸肩说道“我们不能阻拦别人的正当外贸往来不是么?”

所有人听到希特勒的话,都了然的点点头,的确,苏联人的麻烦又不是德国人的麻烦,不是么?

希特勒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不停的围着自己的将军们转着圈说道“苏联人已经被芬兰人吸引过去了,我们要抓紧这个时间段来踢烂法国人的屁股,哈尔德,把黄色战役的具体部署和我们说一下。”

哈尔德点点头,看了一眼坐在后面的曼施坦因说道“我们现在的黄色计划...应该叫做黄色计划2,他是由曼施坦因将军提出以及根据希姆莱将军提供的情报完善的,他的中心思想便是我们在波兰中成功实施的闪电战...”

——中国苏北

“出来了!出来了!!”一群穿着蓝色工人装和灰色军装的军官们看着火红的铁水从高炉中慢慢的流出来,都激动的鼓起了掌,不少的工人都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刘大可和陈毅紧紧的握住了手,不停的摇着,眼中含着的泪水体现了他们此时的激动。

“太不容易了,这才几个月啊,我们的铁厂就建成投产了。”站在旁边的姜诚也鼓着掌说道。

特地从连云港赶来的林三虎对姜诚说道“陈军长他们去过延安参观后,都知道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对我们的斗争是多大的帮助,你前段时间不在,我来过他们这里一次,这里简直是没日没夜的再干,有的时候明明是下班了的工人还自己带着工具过来帮忙,这样才会有这样快的速度啊。”

姜诚叹道“我们的工人都是最好的工人,我们的人民也是最好的人民啊...这个钢铁厂虽然没有太原的大,但却是一个种子,很快就会在苏北生根发芽,不过..也是一个靶子啊。”

陈毅等人已经缓了过来,他走过来说道“的确,我们已经决定在这个钢铁厂附近先放一个团,然后再放一个防空营在这里。最大程度的保护这里的安全。”

姜诚嗯了一声说道“我们这里是要搞成我们的工业区的,还有我们的武器厂、火药厂、维修厂、机械厂、化工厂等等,以后还会有我们的车辆制造厂、飞机维修厂,迟早会被日军发现,到时候大规模的轰炸就会随之而来了,我们苏北空军的建设也要提上日程了。”

陈毅喜道“中央已经在考虑我们提议的空军建设问题了么?”

林三虎也看向姜诚,要知道,他现在的部队有不少还在连云港这些地方,随时担心日军从海上来,如果新四军有空军的话,自己也能得到不少的庇护。

姜诚笑着说道“这一年时间,我们延安的空军力量虽然飞机没有增加多少,但合格的飞行员和地勤、维护人员可增加了不少,你们是不知道,这些家伙都觉得我们的飞机不要油似的,每次我看主席说起这个都是一脸的肉疼啊。”

林三虎突然看向东方说道“我们这里要是有飞机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去空袭东京了?”

姜诚盘算了一下说道“我们距离东京有一千五百公里以上,来回就是三千公里,我们现在的飞机还没有这样一个来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