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简单吗?徐元良的后悔显然是有些偏颇了,他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一行当,自然不知道这裏的水有多深,即便是他曾经在外面游历过不少日子,但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又岂是一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他一个勋贵子弟,所谓的游历,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这些东西,就算他想知道,也得有人敢说给他听啊!
至少,在余风看来,这事情就决计不是这么简单的。为了开辟这条商路,他的付出,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预计。最起码他清楚地知道,虽然在东海一带(现今黄海),不是海上大豪郑家的主要势力范围,但是,郑家的影响力还是无处不在的,他要楞生生的从郑家的嘴裏夺食,直接开辟这样一条新商路出来,有些地方他还是绕不过去。
说是新商路,其实也不新了,问题上,这条商路,余风以前从来没有碰过,而大明有些能力门路走这条商路的人,和郑家之间无一不有着纠葛,余风算起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外来户。
但是此刻这个外来户,不仅一头扎进了这个圈子,而且,似乎他也不愿意别人在这个圈子里继续混下去。世界上的买卖,没有垄断更赚钱的了,余风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一点。而要持续不断的带给徐元良财富,获得徐元良的支持,他又必须这么做。
他要取得郑家的认同,或者说支持,他要让任何试图染指这条商路的人,消失匿迹的退出这条商路,这裏面,要做的功夫就多了。
以余风现在的实力,说句难听的,在海上,和郑家还真的没法比,哪怕他有那么几艘炮船,那也是属于打一艘少一艘的货色,而且,这水战不比陆战,他要是真的有朝一日和郑家翻脸的话,那结局不用旁人提示,他自己都想得到,那他整个势力,那真是“片木不得下海”。这就是没有制海权的悲哀,这整个时代还好一点,至少对方没有航母,没有海军陆战队,放在后世,失去了制海权的下场,那可就真的是任人揉捏了。
所以,余风的姿态放得很低。
在去年,郑芝龙彻底的消灭了海上大盗刘香之后,声势一时无两,“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但是实际上,郑芝龙的年纪并不大,也不过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余风现在二十多岁,算起来,都可以算得上是少年早发的典型人物了,但是,无论是从资历来说,还是从实力来说,郑芝龙目前都还是胜余风一筹。有人又要说了,这郑芝龙不过是一个海防游击,手下又能有多少战力,余风不是连嫡系带新扩的风字二营,足足四五万人么,这样的实力对比,还叫稍逊一筹?
不错,余风在路上的战力不错,拼起人头来,比郑芝龙是要强上一些,可问题上,余风的基业在朝鲜,而郑家的基业在福建,在台湾,他够不着啊。就像一些朋友扯淡的话题,张飞和岳飞哪一个更厉害一样,这两点没有可比性啊。
他够不这人家,兵力再多又有什么用?但是,郑家的船队随时可以抵达朝鲜,这两厢比较,孰高孰低,那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郑芝龙喜诞贵子,他是完全有理由上门道贺的。若是以前,他令人带上一份厚礼,再派个有分量的人去道贺一下,这礼数也就尽到了,不过,眼下既然对郑家有所求,少不得就要变通一下了。余风这一次没有和人商量,也没有问自己手下那几个智囊的意见,他决定自己亲自走一趟,这面子,算是他给的足了。
抛开要谈的事情不算,他记得,郑芝龙随后的结局,好像是崇祯时候,又追随南明的皇帝,一路逃窜,最后,貌似也正是由于他的反戈投降满清,才令得南明朝廷最后的军事系统也轰然崩溃,连皇帝也被吴三桂那个大乌龟勒死在缅甸了。这些已经日益淡薄的记忆,到底是正史还是小说家言,余风已经分不清楚了,反正,他就这么决定,在他看来,即便此行无果,能够近距离的接触一下郑成功的老爹,看看自己在这个时代接触的第一个名人,也是很不错的。
对了,说到郑成功,眼下郑芝龙生儿子摆酒,可不是为了他。这个时代的人结婚都早,郑芝龙三十出头的人了要是现在才生下郑成功来,那恐怕急都急死了。这个时候的郑成功,已经足足有十一二岁了,这新生的小屁孩,无非是他将来众多的弟弟中的一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