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1 / 2)

明越坡 国之祯祥 1769 字 2022-12-14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张士荣表示,他现在年纪大了,本是该享享福的时候了,但身体却不行了,吃也不能吃了,喝也不能喝了,现在他也就好这口:听听戏。

吃过了午饭,我们小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张府。

回到沈家,刚进大门,管家立即前来汇报工作。当然就是请戏班子之事。

管家告诉沈大哥,他已请好了城内最有名的罗家班,戏台子都已经搭好了。

听说戏台子都搭好了,我与沈大哥便在管家的带领下到了后园。戏台子正是搭在后园的一块空地上,正对着凉亭。可以想象,明日要是坐在那凉亭里,品着茶,听着戏,绝对是一种享受。

沈大哥对管家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第二天一早,戏班子就来了沈家。罗家班,听名字就知道这班主肯定姓罗。

因为张士荣还没来,沈大哥便让管家安排戏班子的人先歇息,等客人来了再开演。

约辰时末的时分,张士荣便在张大满的陪同下来了沈家。

我和沈大哥自然是立即出迎。

张士荣告诉我们,他今天可是起了大早。主要是身子骨不如从前了,不能骑马,只能坐轿子了。要是骑马,他们早到了。

我和沈大哥立即是将张士荣父子迎入后园,在凉亭里坐定之后,沈大哥招呼管家,可以让戏班子开演了。

这时戏班子的罗班主走向前来,问我们今天想点什么戏。

沈大哥当然是征求张士荣的意见,毕竟是请他看戏嘛!

张士荣也不客气,便问那罗班主,他们戏班子会不会唱《琵琶记》?

那罗班主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既然昨天管家曾说过这罗家班在苏州城内是数一数二的,我想张士荣点的戏肯定是难不倒他们的。

点了戏,戏班子的人自然要准备一番,要化妆什么的。因为我对戏曲也是一窍不通,只知道有京剧、黄梅戏、粤剧什么的,便向张士荣打听起这《琵琶记》是个什么东东。

我之所以如此一问,这一是寻找点儿话题,二也是故意问点张士荣擅长的东西,让他好在我面前显摆显摆,让他高兴嘛!

这说起唱戏,自然是打开了张士荣的话匣子。

张士荣告诉我们,这《琵琶记》是一部南戏,是由当时的浙江瑞安人高则诚在民间南戏《赵贞女》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刚说到这里,我就请张士荣打住。这什么叫南戏?我可是从没听说过呢!

张士荣笑着告诉我,这南戏是相对于北曲而言的。顾名思义,北曲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戏曲;而南戏自然就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戏曲。

其实南戏的兴起,还得从宋朝说起。南宋时期,朝廷被北方强大的金国压制,国都不得不南迁。也正是在这种政治中心南移的背景之下,南戏逐渐流行起来。

张士荣正说得兴起,《琵琶记》开演了。

由于唱戏是用的苏州当地乡音,加上我对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又不大感兴趣,看了半天,我都没看懂这个戏曲讲的是个什么东东。

好在是一旁的沈大哥看出我没有入戏,立即是一边看戏,一边替我讲解。

原来这《琵琶记》故事的大意就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被父母逼着赴京赶考。没曾料到,这蔡伯喈竟然高中状元。

高中之后,蔡伯喈还是挂念着家中的父母及妻子,便想辞官回家。没曾想到,当朝的牛丞相看中了蔡伯喈,不仅不让其辞官,还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蔡伯喈。

而此时,蔡伯喈老家却遭遇饥荒,为了能让公公婆婆吃点好的,赵五娘竟然自己只吃些糟糠。

最终,这事儿被公公婆婆察觉了。婆婆觉得对不起儿媳妇,一时伤心,竟然病亡。公公在婆婆死后不久,也是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