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些渔民口中,陈维林得知明朝的船队还未从此处北上返回。至于郑和船队现在在哪里,陈维林他们自然是不得而知。于是,他只好采取一个笨办法,就在这个地方等。
要说这茫茫大海,陈维林他们就一条船,在这里死等,似乎不是个事儿,很有可能就与郑和的船队擦肩而过。
这看似无解的问题,被陈维林轻易给解决了。他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便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陈维林将这些打渔的渔民集合起来,让他们每天在自己指定的海域去捕捞,顺带着帮他密切关注明朝船队的动向。如果发现明朝船队的踪迹,及时向他报告,并有重赏。
当然,这些按照他的要求,每天在指定海域从事捕捞的渔民自然也是乐意的。因为陈维林每天都会给他发点儿银子,用现代的话说,那叫“工资日结”。
对于这些渔民来说,反正都是出海捕捞,无非就是有时候跑得远一些,但每天还能挣一笔外快,何乐而不为呢?甚至有不少渔民祈祷,希望这大明的船队永远也不要出现。
有了这么多渔民替陈维林盯梢,郑和的船队不可能不被陈维林发现。毕竟那可是一支有着两百多艘船只、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
果然,就在陈维林他们在中沙大环礁一带游弋的第十九天,有渔民来向陈维林报告,大明王朝的大船队过来了。重赏了这渔民之后,在这渔民的带引之下,陈维林他们顺利地找到了郑和的船队。
由于担心假扮成陈祖义的田川孤信已诈降到郑和的身边,陈维林他们假称是大虞国的使臣,说大虞国的国王想邀请大明的船队去大虞国一趟。
郑和的船队南下之时,曾在大虞国的港口停泊补给过,这会儿听说大虞国的国王主动来邀请,不管自己去还是不去,至少对方的使臣自己还是要会一会的。
于是,陈维林等人被请上了郑和乘坐的宝船。虽然陈维林也在龙头生活有些年头了,在龙头港口见过南来北往的大商船也不算少了,但他第一次登上郑和的宝船,还是相当震撼。
郑和的宝船长约四十多丈,宽度接近二十丈,的确称得上是当时海上的臣无霸。正是由于郑和的宝船太大,郑和用于接见陈维林等人大厅也是相当宽阔。
主要是郑和出海已经有些日子了,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报,他根本不知道明军正在与大虞国开战。因此,当他听说大虞国的国王派人来请,为了体现对大虞国的尊重,立即是让船队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与会面,连新近投降的“陈祖义”也被请来了。
陈维林本想将那两封书信立即交给郑和的,但看着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立即交信肯定是不合适了,搞不好会走漏风声。于是,陈维林只好继续将这戏给演下去了。
为了显示出对大明王朝的尊重,已过七旬的陈维林竟然带头给郑和跪下了,还行起了大礼。陈维林都带头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便都跟着跪下,磕起了头。
当时,郑和的感觉还挺好的。直到后来他弄清了陈维林的真正身份之后,才懊悔不已,让自己叔叔辈的人给自己下跪磕头,他这是折自己的阳寿呀。
为了把戏演好,陈维林是自然编了一套大瞎话。说是先前大明的船队南下之时从大虞国的海域经过,当时大虞国的国王得报之后,立即派使去请,可是还是晚了一步。
大虞国国王料想着大明王朝的船队还得返回,便派了他来充当使节。他在此已经守候了多时,这次终于是遇上了。他想请大明王朝的船队到大虞国的海朋红港口停泊,大虞国的国王将亲自赶往海朋红港口,将进贡永乐皇帝的贡品亲自送到大明王朝的船队上。
听了陈维林这番说辞,郑和是格外高兴。他本来是将吕宋国作为此次出海的最后一站,从吕宋国出发之后,先向西航行,然后从海南岛的东边直插广东的海岸线。这会儿,听说大虞国的国王盛情相邀,郑和决定改变路线,先去西边的大虞国停留一阵,然后从海南岛的西边驶入广西的海岸线归国。
在场的诸人皆说郑和的这个安排相当合理,只有田川孤信暗暗冷笑:你也高兴不了几天了,等你到了西八岛,那就是我为你准备的“人生归宿”。
在宝船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之后,众人才渐渐散去。见人走得差不多了,已有些微醉的陈维林突然凑到郑和的跟前,说道:“大人,我这里有两封密信,刚才人多,不方便递交,麻烦大人屏退左右。”
喜欢明越坡请大家收藏:()明越坡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