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进宫后魏忠贤改名“李进忠”,不过他只能当底层的小太监,干的也是倒马桶之类的脏活,李进忠当然不甘心只当底层的小太监,他充分发挥自己当泼皮无赖时学的本事,巴结上了颇有权势的东宫近侍魏朝,并和魏朝成了结拜兄弟。魏朝又向王安推荐了魏忠贤,王安见魏忠贤会来事,有眼力劲,就安排他主管东宫王才人的膳事。当时太子朱常洛不被万历皇帝所喜,东宫在皇宫中的地位自然也不算高,但魏忠贤好不容易抱住了一条大腿,办事自然还是什么卖力的,得到了王才人的赏识,并提拔他当了东宫的“典膳”,算是小有权势了。
魏忠贤并没有满足,他的目标是当王安那样的大太监,而要当大太监必须识字,所以魏忠贤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文化。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识字后的魏忠贤就从此开启了他的逆袭之路!
后来王才人死了,魏忠贤又抱上了更受宠的李选侍的大腿,“移宫案”以后李选侍又倒了,魏忠贤只能另找靠山,他发现朱由校对乳母客氏十分依赖,于是他又打起了客氏的主意,客氏本来和魏忠贤的结拜兄弟魏朝已经结成了“对食”,为了把客氏从魏朝手里抢过来,魏忠贤花尽心思讨好客氏,魏忠贤知情识趣,很快得到了客氏的欢心,把魏朝给踹了。为了永绝后患,魏忠贤以“惊动圣驾”为由把结拜兄弟魏朝发配到凤阳去守皇陵,又在半路上假传圣旨把魏朝给杀了!
等到天启皇帝登基后,魏忠贤又在客氏的帮助下他扳倒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王安,出任司礼秉笔太监,逐步掌控了朝政大权!
写到这里,我们对魏忠贤其人应该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他就是一个抓住了机遇发迹的泼皮无赖,他或许有着超越常人的狠辣和精明,但绝称不上雄才大略,指望这样一个人来挽救已经走向衰败的大明王朝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话又说回来,魏忠贤和他之前的只知专权敛财祸国殃民的刘瑾等权阉还是有区别的,他对大明还是有所贡献的。因为他出身社会底层,养成了狠辣果断的性格,而这恰恰是优柔寡断的崇祯皇帝和喜欢扯皮的东林党人所不具备的,在他专权期间,朝廷的决策不论对错,但起码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自己读书少,所以他十分重视挖掘培养人才,对于有真才实干的人他都会先拉拢,如果不能为己所用才会打压,这一点从他对袁崇焕的态度也看得出来,而且他十分护犊子,只要是投靠了的人他都会全力保全,所以他才能聚拢那么多的党羽,这也是他能掌控朝政的重要原因,他手下的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孩儿四十孙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否则也斗不倒群英汇聚的东林党,这一点就比刘谨之流要高明许多。
同时因为魏忠贤出身贫苦,所以他知道只是搜刮贫苦百姓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才坚持要征收商业税,保证了当时明朝的财政没有崩溃,而他出身草莽的江湖气也让他在抵抗建奴侵略上态度十分坚决,没有在关键问题上拖后腿,所以在他专权期间,明朝虽然在和建奴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是却能一直将建奴挡在山海关外。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思索的细节,我去查了不少史料,都没有关于崇祯抄魏忠贤家到底搜出了多少财物的记载,但没有收到“和珅跌倒,天下吃饱”的效果是肯定的,否则崇祯皇帝也不至于扣扣索索,为国库空虚发愁了。这一点也说明魏忠贤虽然专权,但也不是纯粹地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还是有心帮天启皇帝把朝政管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