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明枪暗箭乱云渡三千里外搏功勋上(1 / 1)

明朝小公爷 贪狼独坐 2530 字 2023-01-09

“他们?!担心他们做什么?!”格根塔娜颇为不屑的撇了撇嘴:“兀良哈、翁牛特和乌齐叶特,不过是没了牙的秃狼而已。”草原诸部对于朵颜三卫的看法其实蛮复杂的,这跟他们的历史也有关系。当年蓝玉他们率军击破捕鱼儿海,使得朵颜三卫顿时成为了这一片的孤军。无奈之下,朵颜三卫只能是选择了投效大明求活。但朵颜三卫后来又叛出大明,为此永乐帝曾经提兵征伐过。朵颜三卫和大明的关系,时战时和。他们既曾虽大明出兵,又曾跟草原诸部一并掠夺。于是导致的是鞑靼诸部对于他们的看法,从来就没多好。大家可以合作,但谁都没打算信谁。“我父汗在苦战的时候,他们可是在看戏的。”格根塔娜冷笑着道:“妾身都听说了,当时他们还曾试图叩关劫掠!被击退了而已。”张小公爷点了点头,这倒真像是朵颜三卫的作风。反正只要大明虚弱了,他们就会联合其他人一并抢掠。“所以……他们现在是不打算跟我们谈了么?!”张小公爷的那双丹凤桃花微微的眯起,格根塔娜则是低眉顺眼的轻声道。“他们大概……想着再冲一回,女直人跟他们联系上了。”听得格根塔娜的话,张小公爷的脸色不变。只是回首望向了一人,那人在远远的桌边。见状赶紧上前行礼拜下:“谢玉田,见过小公爷!”这家伙,赫然便是曾经京师里的路大豪!如今他还是一副鞑靼人的装扮,只是略有些融合了女直人这边的模样。“女直人这边亦非铁板一块,跟朵颜三卫多有往来者皆为建州、海西女直……”自从京师的任务完成后,谢玉田便被派来了这边成为了此处提司。随着他的娓娓道来,张小公爷开始对这里的情势有了大致的印象。朵颜三卫原本以为大明会跟鞑靼部杀的两败俱伤,所以他们一直瞧乐子没打算出手。同时还集中了兵力,想趁着大明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叩关。没成想山海关这边现在换了杨玉做守将后,连带军卒也换了泰半。运来的新式火炮,直接将他们砸了回去。试探了几次朵颜三卫也知道不对劲儿了,但要去支援鞑靼此时已经是来不及了。火筛汗此时直接投向了大明,同时将其余的鞑靼诸部清扫干净。再配上大明本身的队伍,一时间吓的朵颜三卫赶紧集中兵马却没敢动弹。随着火筛归顺大明的消息传来,朵颜三卫顿时就慌了。好在建州、海西两部女真,对于这方面的消息不灵通。朵颜三卫很快的联系上了他们,进行了一番密谈。这两家虽然有些犹豫,但面对着大明的压力还是决定与朵颜三卫朵兵合一处。“……如今仅有野人女直未曾与他们相联,大概是野人女直位置稍远的缘故。”说着,谢玉田赶紧摆手命人将一副巨大的堪舆图挂起来。这副堪舆图可是谢玉田的骄傲,这些年他几乎亲自跑遍了这一带。每一个部族、每一个头人都接触过,这才最终绘制出了这张堪舆图。上面清清楚楚的标注着所有部族所在的区域,部族头人姓名性情。每一个部族的丁口、附近地貌,甚至可以详细到他们的丁口。“这是汇册,您可以看看……”除了堪舆图,谢玉田还不辞辛苦的印制出了图册。从怀里拿出来,双手捧给了张小公爷。张小公爷的没有说话,接过来打开看了看。“有心了!”捻起盘中的羊肉放进嘴里,细细的咀嚼着。格根塔娜则是撇嘴,轻声道:“他们真正的战士,其实不到十万人。”“妾身部族此番来的两万精骑,可都是部族里最强的战士!”对着格根塔娜笑了笑,张小公爷缓缓的站了起来。走出了案几望着夜空轻声道:“我并不担心不能胜之,我只是希望能够将损失减到最小……”唔……主要是这特么干活儿得需要人手啊,人从哪儿来?!不抓点儿战俘,哪里来的免费劳力?!朵颜三卫是大部族,建州、海西两部的人也不少。要一鼓作气把他们拿下不成问题,尤其是有两万鞑靼精骑配合。且此番来山海关之前,国朝为了此次作战就已经将换装了新式铠甲、战刀的骑兵派来了。这支骑兵是曾经大同肥龙所统帅,总计八千余人。他们早已经在此处集结了,如今便在附近安营扎寨。灭他们不难,可特么要抓大多数人就麻烦了。这些年朵颜三卫虽然人口有增长,但始终维持在一个低位水准。建州、海西那边自不必说了,他们之间互相攻伐死伤无数。丁口增长,比之朵颜三卫就更难了。即便是算上野人女直,拢共下来有没有百万人都不好说。这其中在刨掉老弱妇孺,真正的壮劳力或许不足二十万。抽调出十万人来,这基本符合他们的情况。别看他们号称是全民皆兵,但实际上合格的战士毕竟不多。能够二抽一来算,已经是穷兵黩武了。十万大军中真正的精兵,或者说能够达到骑射的兴许万余人都不到。打掉这最核心的精兵,基本就能够平定胜局。这也是为什么格根塔娜说自己部族有两万精兵,可以荡平朵颜三卫的缘由。火筛部现在是融合了鞑靼大部分的力量,别看这里只有两万人。但这些可都是能够达到骑射标准的战士,也是经过大量实战的军卒。有他们在,只需要击垮朵颜三卫的核心力量。剩下的,也就是追杀的事儿了。“要彻底将他们吞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张小公爷略有些头疼,对方的部族分的太散了。若是跑了一些,日后等他们发展起来再扫荡也是难事儿。尤其是这一片区域如此广阔,跑掉些许小部族后想要找出来无疑极为困难。当然,对方要生存下去也很困难。现在如何让这些人集中起来,一次性荡平就成为了摆在小公爷面前的难题……“老太爷!反了他们罢!!”豫南那会儿,各豪族们再次聚在了一起。这回他们所有人都红了眼珠子,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反?!你这是要找死么?!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祸!!”拄着龙头棍,阴骘眼神的老家伙手指不住的哆嗦。“可如今不反的话,我等就真的完了!!”老者听着这话不由得脸色忽青呼白,最终长叹一声。国朝这一手实实在在的打在了他们的软肋上,上回他们招募的是流民。各家即便是不满,亦无可奈何。而且没有伤到他们的根基,所以大家忍一忍也就算了。这回不一样了,他们这回招募的是各家的家奴!还有投效到他们家中的小农户、小商贩,这就真的是要挖根基了。这些人家有谁是亲自下田的?!如果没有那些农户、商贩的投效,甚至拿卖身契他们吃什么、喝什么?!“老夫真想知道,是谁出此招数!端的是无比狠毒啊!!”老者无比悲愤,这次来招募的是布政使司方面陪同的京官。到了地方就开始登记,招来了当地百姓。若是有卖身契的,国朝会出银子赎身、并派田亩。他们的赎身钱粮,可以从日后的收成里扣除。这一招直接打了无数豪门大户的死穴,开始他们还试图挣扎一下。让些许帮闲去威逼恐吓,说官府给的地可都不是啥好地。还吓唬百姓,别到时候被人卖都不知道。开始也忽悠住了些许家奴,吓的他们不敢登记。但就在数日前……“相亲们,你们也是知道我赵三儿的!少年气盛惹下人命官司……”赵家庄子的祠堂里,族长赵德盛杵着拐看不出喜怒。老头子是根本就不想召开宗族会的,然而他身边坐着的两位官差笑吟吟的看着他……老家伙知道,若是不按他们说的办……呵呵,呵呵。“着了草,前些年才赎了罪到了京师……”到宗族祠堂里的,都是各家里做主的。赵三儿的事儿,他们也是知道些许的。这小子当年倒也不是瞎闹腾,就是家里与人争田惹出了人命官司。事情说大不大,也都知道是对方先动的手。他抢了锄头反手把人给打死了,且那人是个无赖子。只是家中姐夫是县衙里的推官,所以才被迫着草为贼。“蒙陛下仁慈啊!我赵三儿苦役做了这些年,便算是赎罪了。”不赎罪你也没法站咱们面前啊,下面赵家庄子的老汉们依旧疑惑。赵三儿毕竟不善言辞,干脆就把自己的情况全都说了一遍。首先就是这些年他服苦役,因为勤奋干活儿所以提前刑满。刑部评判他表现为“优”,于是派发了他十二两银子。这下赵家庄的老头子们全傻眼了,卧槽!第一次听闻,这服苦役还有银子的?!顿时所有人瞪大了眼珠子。“出来后牢里的推官问我有没有地方落脚,将来有何打算……”哟~!这还帮忙寻摸生计了啊?!一群土老冒们更傻眼了,这玩意……没听说过啊!“推官老爷听闻我还不知落脚打算,便领我到照磨老爷那儿谈安置……”简单说就是现在鞑靼原本所在的草原上航需要人,但去的人不能是怂包、也不好抽调。于是赵三儿这样原本服刑的流民,就成为了安置对象。“三十亩好田、两匹挽马、农具良种,算咱三十两银子!且十年内还上便可,不算利!税赋还免五年!”我……尼玛!这相当于是白送啊!三十亩好田,只要没灾没难、照着一亩上田能有一石半的产出算……那可就是妥妥四十多石啊,一家三口又有挽马两匹、农具、良种。能吃多少粮食?!算上拿去换盐、菜、油的,咋地都能余下个二十石罢?!按照现下一石八钱银子算,一年能存下来十六两。五年免了税赋,也就是说卖一哈子力气、省点儿花用两年就能把官方的银子还上了!人家还给宽限到了十年、不算利息,又能免税五年。这尼玛不是白送还是啥?!哪怕是老天爷不给力,收成惨些许两亩出一石粮食。那特么三十亩,也能出来二十多石啊!自家吃饭是肯定够了。只要两年稳定收成,这银子就能还上了!“照磨大人说了,若有灾祸可请免粮秣。日后税赋,则是按二十税一计……”赵三儿这么一说,下面赵家庄子的老头儿们眼珠子滴溜溜的转起来了。没人是傻子,尤其是这些老农。你跟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没啥用,但说到实实在在的田亩税赋他们全都门儿清啊!二十税一这个是真不高了,按照田亩的产出那绝对杠杠好使。且五年免税两年风调雨顺还上银子,剩下三年每年十多两纯挣啊!三年下来得有四五十两了,大屋子盖上、再买上几晌好地……何愁家族不兴啊!“如今鞑靼已经归入咱们大明了,草原上筑城、筑路都少了人手……”眼见赵三儿继续给他们叨咕着,这些个老家伙们看起来浑浊的眼珠子则是越发光亮!卧槽尼玛!合该咱们老赵家要兴旺啊!按照赵三儿说的,现下过去这会儿的田亩可以照着一比三置换。每家还按照丁口给安置口粮,并沿途口粮都算官府的。家里没田的也成,去帮官府干活儿挣就是了。筑城、筑路、修宅子……等等,干活儿挣了银子就能置办地去。只要干满一年评上一个“优”,那就有资格享受跟赵三儿一样的条件分田。其他人想要这条件?!也行,干活儿!一时间这些个赵家庄子的老家伙们脑子开始飞快的转起来,不断的计算利弊得失。家里有仨崽子,丢一个过去干活儿。剩下俩就伺候着田亩,现在手上的十来亩地实在是吃不饱饭啊!且产出越来越少,仨半大小子都要把家里吃穷了。更别说以后还得给他们讨媳妇,没田、没宅谁肯嫁啊?!不如咬咬牙,这十来亩下田给置换上去。那下来就是三十来亩,家里仨崽子去一个又能换来三十亩。这前后就是六十多亩地,俩崽子伺弄田只要风调雨顺再省点儿,一年就能还上了!还免税赋五年呢,仨崽子卖卖力气两年就能盖上大宅子。老头子再跟老太婆伺弄点儿鸡鸭,五年光景咋地都能囤下个百来两银子!一想到这些,顿时这些个老头子们坐不住了。百多两银子、数十亩地,还有大宅子!有这些在,家里仨崽子还愁讨不上媳妇?!懒汉才讨不上媳妇呢!“两位大人,赵三儿所说的可是真的?!”还是有谨慎的老头儿没敢信赵三儿,问的是边上的那两位官差。“诸位!我等二人前来,便是给赵三儿做见证来的。”那两位官差笑吟吟的站了起来,对着京师的方向拱了拱手。“陛下爱惜子民,知道大家伙儿过的都不易……”叨叨絮絮的说了一通,意思就是陛下要给大家寻摸好处。知道现在田亩产出不足,大家日子过的困难。所以才定下此策,让咱老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说着还拿出盖上了大印的文书,让这赵家庄子里的秀才来看。那几个秀才哪里顾得上矜持啊,他们有些家里情况也不咋地的。有这番机会,若是能确定是陛下内阁所为干嘛不去?!“相亲们!是真的!这上面的印,是陛下和内阁的大印!”几个秀才激动的给赵家庄子的老头儿们解释,哪儿哪儿是啥意思。这几句是说什么,总之就是这些官差们说的都是真的!一时间整个祠堂里“哗~”的一下炸开了,老头子们开始面红耳赤的开始叽叽咕咕的讨论起来。整个豫南这几日,许多的庄子、村寨里都上演了这一幕。这些老农们那可不是随便几句就能忽悠得住的,且大明这么些年养士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那就是读书人多了,即便是没考上功名识字的也不少。这批人很快的合计出这道圣旨的好处,尤其是对他们的好处。那些豪族大户的威逼利诱,顿时被他们嗤之以鼻。尼玛!劳资十亩地到草原上换三十亩好田,这不香么?!你给个四五两银子的,就想劳资放弃三十亩好田?!且县学里的教谕也来说了,回头到了草原上咱们还能担任个教谕的职务。咋地也能吃皇粮、有身份啊,这些豪族们哪儿能给?!不管是从哪方面出发,他们都必然是站在陛下这边的。即便是原本有些犹豫的,也被这些个秀才们亲自去说的动心了。还犹豫啥啊!一亩换三亩呢,白挣两亩地啊!不够银子可以卖卖力气干活儿,陛下不白使唤人!本秀才也是要去的,乡里乡亲必然帮你嘛……想到日后的美好生活,这些个秀才们心里不由得呐喊:陛下万岁!陛下万福!陛下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