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论武中国(2 / 2)

摩登时代 忧鬱的青蛙 1521 字 9个月前

萧逸臣知道这个“有点”已经是袁何平很含蓄的说法了,功夫导演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徐克在1994年的片场发掘赵文卓,张鑫炎在1995年起用吴京,但他们并没有达到接棒要求。但正如李联杰所说:“观众看不顺眼,世界冠军也没用。”和李联杰一起出道的那么多武术运动员,不是没有比他更经得起摔打的,但观众只认他。

而且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是,程龙和李联杰年龄都不小了,体力迟早会滑坡。“现在再请我跳楼,我已经完成不了了。至于功夫片下一步怎么走我真的不知道,能拍的都拍过了,没有什么新的了。现在真有点拍不下去的感觉了。”程龙苦笑着说。

“技术电影的发展对传统动作电影的冲击也不小!”由于影片中李联杰所饰演的灵猴悟空有变身的戏份,所以他和工业光魔的几位特效设计师经常在一起聊天,这让他对好莱坞技术电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李联杰甚至毫不怀疑在未来,技术电影所制作出的视觉效果,将会超越真人武打。

“这也不能怪现在的年轻人,只怕再过几年,等到电脑能够完全的仿真功夫套路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得回家养老去了!”在影片中变身的片段,李联杰都只需要摆一个架势,然后电脑会完成接下来的所有动作合成。可以说影片只是借用了演员的一个架子、一张脸谱,真正的主角其实电脑特效。

“我觉得还是需要慢慢地搞‘文化渗透’,让不愿意了解别人的美国人也知道中国神话人物的由来、性格、兵器,让我们的题材被别人接受,这样才能够拓宽华语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程龙在好莱坞也呆了一段时间,他知道这裏面的水有多深,仅靠着几个演员、“武指”混得好是没有用的。好莱坞除了萧逸臣,其他人根本不会为他们量身订制剧本,因为总共就这几个人,万一哪个演不成就黄了。从这个意义而言,萧逸臣当初写剧本的时候还担负了不小的风险。

“华语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必须走向世界,但是文化差异就像一道无形的墙,不找到突破这道墙的办法,华语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真的很困难。原本功夫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可惜它的辉煌也只是昙花一现,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好莱坞电影中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中国电影元素。我们几个多打拼几年,希望能为后来人探探路,提供一些经验。”程龙谈到这个问题,倒是很有大哥的风度。

李联杰在总结电影圈的鳄鱼生存法则时,也讲到自己在香港和好莱坞的心得。他在香港地区基本不交际应酬,坚持不讲粤语,也不打算融入香港电影圈,可他的电影一开工就意味着已经回本赚钱。很多人还记得,蔡子明正是因为做了李联杰的经纪人,使这棵摇钱树不能谁都来摇,引来杀身之祸,也导致李联杰离开香港地区。

到美国后,他更体验到“数据”的厉害。他接拍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致命武器4》时,制片方出价100万美元,他犹豫了,后来答应,对方说:“75万美元。”他迟疑后又答应了,人家降到50万美元。这部戏当晚数据出来,影评人给主角梅尔·吉布森的打分是8.8,给他7.5,而他只有三场戏,第二天就有公司捧着钱来找他,最辉煌时有老板下跪求他。如果数字一旦掉下来,无论他积累下多少人脉,也不会再有人理会他们。

“功夫电影只是华语电影的一个分支,人们或许会图一时的新奇。一部电影真正想要获得成功其实还是要依靠具有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主料质量上乘,佐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华语电影这些年的发展,其实都是有些舍本逐末了!”萧逸臣说到这裏,在座的几人都是一阵觑嘘,大家都深感华语电影未来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拍摄一部真正以中国文化为内涵的好莱坞大片,华语电影在好莱坞才会被真正的得到认同!”袁何平一语道出了众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