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的第二集萧逸臣跳过了小说中的“龙岭迷窟”直接写到了“云南虫谷”,因为“龙岭迷窟”中的故事写得有些散乱,不好变成完整的剧情组织在一起,而且这集小说更像是一个惊悚故事,考虑到很多国家的电影评级制度,萧逸臣最终放弃了改编这个故事的想法。
云南献王墓这一集中萧逸臣是以探险作为核心。所谓的探险,是探索加冒险,老式装备的探险队,皮划艇漂流、坠毁的空军飞机残骸、幽灵般的摩尔斯信号、芝加哥打字机、千万年不死的巨型昆虫、吞噬万物的尸洞效应、在自然环境恶劣的丛林和化石洞穴中披荆斩棘,于是云南虫谷就启动了,完全是藏宝图式的传统探险元素,裏面加有一引起奇怪的灵异和科幻色彩,这是新旧冒险元素相互结合的一集。
《鬼吹灯》第三集“昆仑神宫”整体充满了神话色彩。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与传说。凡是中国神话必定离不开昆仑山,它是天地的脊骨、祖龙发源之地、西王母的神宫、北方妖魔的巢穴,昆仑离开了神话传说似乎就不能称之为昆仑了。
这一卷的情节涉及到格萨尔王传说。制敌宝珠的英雄大王史诗,本身就是一篇神话色彩很强烈的说唱长诗,所以在昆仑山这一篇中,揉入了许多接近神话的另类元素。风蚀湖的鱼王、无量业火、乃穷神冰、大黑天击雷山、水晶自在山、恶罗海城、灾难之门,这场冒险光怪陆离如同进入了幻界。
“昆仑神宫”是如同在神界中冒险的一卷,虽然神话元素众多,但还是萧逸臣还是保持了原着一贯的原则,尽量向真实世界靠拢,所以剧本情节中当然不会有飞天入地、长生不死、神仙符咒那种真正的神话。
《鬼吹灯》的第四集,萧逸臣改编了原着中“南海归墟”的故事,在中国传统行业中,有许多风险很大的职业,风险性最高的,当属在海中采珠的疍民。南海采珠的疍民原型出自广西北海地区,秦汉时期就已有龙户和獭家赴水采珠屠蚌,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来写他们的故事。萧逸臣觉得“南海归墟”的故事,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而且这次冒险将盗墓者足迹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这也算是吸引观众的一个新的亮点。
作为《鬼吹灯》系列的最后一部,萧逸臣选择了同样是作为小说结束的“巫峡棺山”,长江三峡长七百余里,两岸连着无数山阙,层峦叠嶂,这裏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与巫楚文化交汇的区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历史的投影;兵书宝剑、千年栈道、峭壁悬棺,给后世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这一集中将会揭开前面几部留下的悬疑伏笔,盗墓者的故事到了这裏就将全部结束。
“很难想象,你脑子里是怎么冒出这些故事的,不过只我想说,这个故事真是太棒了!Xylon,如果有人这么用心的来宣传美国,我想他一定会成为美国政府人民的共同朋友!我正在考虑一个问题,你说中国政府会不会因为这部电影授予你‘中国人民永远的好朋友’这样的荣誉称号,听完你这个故事,让我都有些想要到去中国那些名山大川里冒险的冲动了!”
库勒意有些犹未尽的说道,他虽然被这个故事所深深的吸引,但是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思考,他知道这部影片如果按照萧逸臣的想法拍出来,那将会是一部不亚于《印第安纳·琼斯》这样的好莱坞经典冒险题材的电影。而这样的影片一旦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大获成功,那么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中国,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影响力被认同,其次对于中国的旅游业也将会是一个大大的促进。
“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奢望,但是我希望好莱坞或者说是整个世界,都能够用一个正确的眼光看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