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重逢(1 / 2)

墓亦有道 下一秒未知 1726 字 2023-01-05

北京,以前也叫做北平。当初***带领部队来攻打的时候,北平正被国民党所控制。***曾说过,北平若能和平解放善莫大焉,可见北平的重要性。平津战役后,傅作义率其部投降,北平得到和平解放。不久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立为国都。

来到北京的这几年里,我已经从一个毛头小子慢慢变得成熟许多。城里人不像农村人那么朴实,我也是在栽了很多跟头以后才悟明白这个道理。

我做学徒的那家家具店的老板祖籍本是山东人,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来到北京谋生活。我跟在他手底下做了五年,老板对我不错,这五年里我也没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

76年那时候,我们店遭其他同行挤兑的太厉害,老板被逼无奈,只能出兑了店铺,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生活。临行前,他给了我一些钱,让我自己一人好好生活。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何况一起相处了五年。老板一家人刚离去的时候,我心里难受了很久,想到以后就剩自己一个人了,心中不免有些空荡。

不过生活生活,生下来就为了好好活下去,更何况我身上还背负着血海深仇,于是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开始孤身一人在偌大的一个北京城里闯荡,用现在的话说我当年也算的上北漂一族了。在那期间,我曾经当过餐馆伙计,也做过掌鞋的鞋童,后期自己还干过小买卖,在省吃俭用后倒也存下了一笔小钱。

到了1978年,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中国正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

那时候我心道,自己这也算赶上好时代。于是一狠心,将自己这几年存的钱拿出来开了个小古董店。本来我是说什么也不能跟这行沾上边,不过那时候北京的古董市场很是火热,前景非常乐观。我又从我爷爷那本笔记里也学到了些辨识古董的手段,所以把心一横,就干起了倒卖古董的买卖。

古董这门生意讲究的是人脉,眼力,还有运气。并不是说你每天起早贪黑就能发财,属于一种比较取巧的买卖。如果运气不好,一直到你关门可能都在赔钱。如果时机来了,偶尔那么一两次就够你吃一辈子的了。

可惜啊,时不待我。在我做起古董买卖的时候,北京的古董市场基本已经有自己的体系了。像我这种初来者,很难打入到他们核心内。从开门以来向来是门可罗雀,如果再往难听说点基本就是根本没有人搭理我。

开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心里自然是非常生气。这吃肉起码也得给别人留点汤吧。不过后来仔细想一想,其实也不怪别人,人家千辛万苦累计下的人脉没理由就那么轻易跟你分享。再说了,这里那些大型古董店的老板哪一个不是脑满肠肥的,没事上街手里提着鸟笼子,嘴里叼上个烟卷,浑身珠光宝气的别提多气派了。跟他们比起来,我这瘦不拉几的样子倒像是黑心商人了。索性我也不去争那气,天天往我那小店里一蹲也乐得自在。

那天,我跟往常一样坐在我那个小店里研究一本刚淘弄来的武侠小说,忽然听见外面吵吵闹闹的。我们这个古董市场平常鱼龙混杂,可以说是什么样人都有。经常有些眼尖的商人用低价骗取一些不懂行情的人。这种事在我们这基本上是见怪不怪了。一般事主知道了真相以后回来吵闹一番,店家先是出言安抚,然后再给补上几个钱,基本这事就算是过去了。不过这次外面的争吵声持续了很久,而且是越闹越凶,于是我在屋里也坐不住了,起身想出去瞧个热闹。

刚一出门,我看见在市场过道上站着五六个青年。此时正团团把一个体型健壮的汉子围在中间,吵吵闹闹不知道正说些什么。

这几个青年我是认识的,他们是经常在这一代做“活”的钳工,说白一点就是小偷。那个年代的小偷不像现在这么好当,那都是有着精湛手艺的人。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要练习盗窃的手艺,手指头练的比正常人的要灵活很多。而且他们的中指和食指基本是一样长短,做起活来就像一把镊子,不管你兜里得钱放得多深,只要他们用两指那么轻轻一夹,便得立刻易主。

我面前这几个小子平常在我们这做活,向来是干净利落,很少会被人逮到。今天看这情形,显然是失手了。

“你们这几个小**,居然敢打爷爷的主意,我看你们是活腻了吧!”说话的是一个精壮的汉子,此时他正被那几个钳工围在中间,满脸怒色的向周围的几个人喊道。

看到这个说话的汉子,我忽然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这一时间我也想不起到底在哪里见过。

就在我思考这人来历的同时,街道上的几个人忽然动起了手。只见其中一个钳工从怀里摸出了一把锥子,然后突然间向面前的精壮汉子刺去。面对朝自己刺来的锥子,那个汉子脸上丝毫没有惧色,大手一翻,死死抓住了青年握着锥子的右手,微微一用力。

“咔吧!”一声脆响,紧接着从那个钳工嘴里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声。看那模样,是被那汉子给掰脱臼了。

结果了刚才的钳工,那个精壮汉子不退反进。一个闪身来到另一名钳工面前,大手一抓,把那个钳工像拎小鸡似的拎起来,然后一把向旁边地上甩去,“诶哟”又是一声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