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整晚,平阳都在看着眼前摇曳的烛光傻笑。</p>
青鸾不解地看着她,今日还满脸怒气的她,一从翰林院外骂完回来,怎么就跟换了个人似的。</p>
可是,她与丞相大人的事,好像也没有解决啊。</p>
她摸了摸她的额头,好在没有生病。</p>
“蹊跷,蹊跷,实在是蹊跷。”她自言自语念了几声,下去给她备沐浴更衣用的热水了。</p>
昭宗帝听到了宫里传的平阳和暮云的传言,耳边有不少臣子趁热打铁,趁机参了暮云一本又一本。</p>
说他不仅玩弄权势,还常年与平阳公主纠缠不清,乃大昭朝臣子中的污点。</p>
他知道大昭皇帝在世时看重暮云,所以这才让他辅佐新皇登基。他登基的这些年,暮云确实也一直是恪尽职守。</p>
只是,他手中的权利亦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大了。朝堂上,遍布了他的学生和他提携过的人。</p>
他在大昭中的名声,愈发的大了。</p>
恐怕有好些子民只知大昭国有丞相大人,不知有他昭宗帝。</p>
昭宗帝在书房里,让内侍按了一晚上的脑仁。</p>
在昭宗帝治理大昭的这几年,大昭仍旧是一派昌盛,只是比起大昭皇帝时,总是差了半截。</p>
邻近的上鄀国,起了饕餮之念,近年来时常进犯大昭国边境,豺狼之心昭然若揭。</p>
大昭朝中,能派上战场领兵打仗的人不少,可能谋战策的人却是屈指可数。昭宗帝近来又受暮云的事叨扰,这头更是大了不少。</p>
朝堂上,无人敢站出来接下这个苦差事。他们都是文官,虽说只是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可一旦上了战场这脑袋瓜便是悬在了脖子上。而且,若是这战策出不好,仗打输了,这个罪责也不小。</p>
“陛下,依微臣看,丞相大人去最合适。他不仅治国之道了得,这兵法战策排阵也甚是不错。”</p>
有一位平日里与暮云多有口舌之争的臣子从朝列中站出来,举荐他。</p>
“刘大人说的是,微臣也举荐丞相大人。”又有一位臣子站了出来。</p>
“臣附议。”</p>
“臣附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