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迁移人口(第二更!求推荐票!)(1 / 2)

</p>

对大明来说,人口迁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lt;/p&gt;

以四川现在的空虚程度,即便再迁来几百万人也不是问题。&lt;/p&gt;

屯田,练兵,发展科技树...&lt;/p&gt;

只要有了人便有了无数发展的可能。&lt;/p&gt;

否则一切设想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lt;/p&gt;

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不容易。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的情感很重,哪怕家乡再穷,不到揭不开锅一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lt;/p&gt;

朱由榔想要把云南百姓迁到四川,就需要给百姓们足够的好处,许以厚利令他们心甘情愿的来。&lt;/p&gt;

仔细一想如今朱由榔能给的除了土地就是政策了。&lt;/p&gt;

土地自不必说,如今成都附近有的是土地。&lt;/p&gt;

而且这些都是无主之地,想怎么分就怎么分。&lt;/p&gt;

至于政策,自然是免除赋税之类了。&lt;/p&gt;

只要这些政策给到位了,百姓们应该是愿意来的。&lt;/p&gt;

当然仅靠云南的百姓要想填满四川是不够的。&lt;/p&gt;

朱由榔还得把目光放远一些。&lt;/p&gt;

湖广是个不错的选择。&lt;/p&gt;

历史上就发生过湖广填四川的事情,足以见得此举是可行的。&lt;/p&gt;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湖广还是清占区,只能靠夔东十三家打游击战袭扰湖广的时候靠宣传带回一批在当地活不下去的人。&lt;/p&gt;

毕竟现在湖广不在明廷治下,政令的可执行性会被怀疑。有家有室的人,即便明军给出的条件再优厚也不会背井离乡。&lt;/p&gt;

这和云南的情况完全不一样。&lt;/p&gt;

毕竟大明在云南还是有话语权的。&lt;/p&gt;

也就是那些无家无室的单身汉会选择去赌上一赌,毕竟赌赢了这辈子就翻身了。&lt;/p&gt;

用句流行的话说赌一把,单车变摩托,他不香吗?&lt;/p&gt;

反正本身就是光脚的,即便亏也不会亏什么。&lt;/p&gt;

这样还可以积极发挥夔东十三家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些事情可做。&lt;/p&gt;

就像当年的毛文龙。&lt;/p&gt;

皮岛和东江镇并不是抗清主力,但正因为如此后金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毛文龙的东江镇上。&lt;/p&gt;

袁崇焕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lt;/p&gt;

这样在后金攻打宁锦防线的时候,毛文龙可以率领东江镇的将士们从容不迫的出现在后金的后方,给他们拉拉血压。&lt;/p&gt;

事实证明这种互为抵角的策略很有作用。&lt;/p&gt;

反而在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东江镇覆灭后后金没了顾忌,不但可以攻打宁锦,甚至可以毫无忌惮的越过边墙入寇,而不用担心老巢被端。&lt;/p&gt;

从这个意义上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个大昏招。&lt;/p&gt;

朱由榔当然不会做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他不但要把夔东十三家用起来,还要用的好用的勤,用的他们心甘情愿。&lt;/p&gt;

现在大明最缺的就是时间。&lt;/p&gt;

不管是攻打缅甸,种植粮食,制造火器,发展经济都需要时间。&lt;/p&gt;

只要夔东十三家能够牵制住清军主力,给大明争取足够的时间朱由榔就有翻盘的信心。&lt;/p&gt;

这个策略还是要不折不扣的贯彻下去啊。&lt;/p&gt;

朱由榔准备亲自下一道圣旨,说明此事。&lt;/p&gt;

正巧十三家勋贵都在,那就把话挑明说明了,不留死角和隐患。&lt;/p&gt;

朱由榔坚信只有开诚布公才能把事情真的做好。&lt;/p&gt;

至于太子嘛朱由榔也准备带在身边让他长长见识。&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