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文安之面圣(第一更,求推荐票支持啊!)(1 / 2)

</p>

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夸夸其谈。&lt;/p&gt;

王贺年讲了许多很实在的东西。&lt;/p&gt;

朱由榔不是学经济出身,但听了后也觉得王贺年说的很有道理。&lt;/p&gt;

在皇商这块他确实需要一个代言人,王贺年是个不错的选择。&lt;/p&gt;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lt;/p&gt;

大殿之内许久的沉默令王贺年憋不住了,他鼓起勇气主动问道。&lt;/p&gt;

“你说吧。”&lt;/p&gt;

“陛下,臣自从加入锦衣卫之后还没有接到任务。虽然是暗卫,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作为...”&lt;/p&gt;

从加入锦衣卫的那刻起,王贺年便觉得自己的人生发生了重要改变。&lt;/p&gt;

可这么多天过去了,他并没有接到所谓的任务。&lt;/p&gt;

“这个你不用操心,朕已经吩咐下去了,到了时间会有人主动联系你的。”&lt;/p&gt;

朱由榔淡淡说道。&lt;/p&gt;

呃...&lt;/p&gt;

王贺年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心中直是感慨不已,陛下真是深不可测啊。&lt;/p&gt;

“没有其他的事情就先退下吧,朕和文阁老还有些话要讲。”&lt;/p&gt;

听天子如是说,王贺年立刻识趣的退出殿去。&lt;/p&gt;

天子和内阁首辅的对话可不是他这个小人物能够旁听的。&lt;/p&gt;

却说王贺年走后,文安之应召入宫。&lt;/p&gt;

此次他是带着皇明日报的样报来的。&lt;/p&gt;

作为皇明日报的总编纂官,文安之对报纸的所有内容负责。&lt;/p&gt;

他既要保证报纸的内容能够体现朝廷收复失地光复天下的决心,也要摆出事实来。&lt;/p&gt;

譬如前不久的昆明之战,重庆之战就值得大书特书。至于东虏的暴虐统治,倒行逆施,可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对比。&lt;/p&gt;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两相对比下谁正谁邪就一目了然了。&lt;/p&gt;

“给文阁老赐座。”&lt;/p&gt;

朱由榔见到文安之手中拿着的报纸,就知道皇明日报的初稿已经做出来了。&lt;/p&gt;

“谢陛下恩典。”&lt;/p&gt;

文安之拱了拱手,端坐在了大殿中央的锦墩之上。&lt;/p&gt;

韩淼看着文安之露出了羡慕不已的神情。在大明能得天子亲自称呼阁老的恐怕也只有文安之一人了。&lt;/p&gt;

“文阁老手中拿的可是皇明日报。”&lt;/p&gt;

“陛下英明,此为老臣刚刚编纂出来的样报,还请陛下过目。”&lt;/p&gt;

皇明日报是朝廷的官报,是朝廷的喉舌,自然要代表朝廷的利益。&lt;/p&gt;

作为皇明的掌舵人,朱由榔自然要保证报纸的内容符合朝廷的利益。&lt;/p&gt;

韩淼从文安之手中接过报纸,恭敬的交到天子手中。&lt;/p&gt;

朱由榔展开来看,一目扫去排版十分精美整洁。&lt;/p&gt;

不愧是文安之编纂出来的东西,美观度是不需要质疑的。&lt;/p&gt;

再细看内容。&lt;/p&gt;

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朝廷奇袭重庆,收复西南重镇。&lt;/p&gt;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可谓是鞭辟入里。&lt;/p&gt;

最关键的是文章还从侧面写出了重庆百姓如何欢迎王师的,这彰显了皇明深得人心。&lt;/p&gt;

也许大明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在和东虏作对比的时候,百姓们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大明这一边。&lt;/p&gt;

“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深得朕意。”&lt;/p&gt;

朱由榔夸赞道:“看文风,应该是文阁老的手笔吧?”&lt;/p&gt;

文安之那可是崇祯年间做过祭酒的。&lt;/p&gt;

祭酒是什么?那是大明官立大学的校长啊。&lt;/p&gt;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文笔自然是没得说。&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