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确定赵良栋头也不回的逃回贵州后,朱由榔也率部班师回朝。</p>
成都军民像宜宾百姓一样热情的迎接天子和王师。</p>
朱由榔骑在高头大马上朝百姓们挥手致意,享受这片刻难得的惬意。</p>
回到宫中,朱由榔第一时间召见了文安之。</p>
一来是了解一下汉中清军的动向。</p>
二来也是想问问太子监国这些天表现的如何。</p>
作为内阁首辅和太子恩师,文安之显然最有发言权。</p>
人逢喜事精神爽,文安之的气色看起来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p>
朱由榔自然是感到高兴的。</p>
文安之若是能够长命百岁,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大益事。</p>
“文卿坐吧。”</p>
给文安之赐座这种事情如今已经不用朱由榔亲自说了。</p>
只要文安之进到殿中,韩淼便会立刻命人把锦墩送来。</p>
“老臣参见陛下。”</p>
如今君臣二人已经达成共识。</p>
文安之面圣不必再施大礼,只需要拱拱手就行。</p>
“文卿辛苦了。”</p>
朱由榔和声道。</p>
“这话应该老臣说才对。陛下英明神武,克敌制胜,老臣直是老泪纵横啊。”</p>
若是一般人说这番话或许会显得有些做作,但文安之说却不会。</p>
也许这就是文安之的魅力吧。</p>
“朕也没想到这赵良栋会如此癫狂,不惜一切也要渡过跑马河。还好朕赶到及时,不然延安王危矣。”</p>
现如今冷静下来,朱由榔也明白损兵折将不是艾承业一个人的问题。</p>
大不了将来再找个机会重新启用艾承业。</p>
只是确实不能让他一个人单独领兵了。</p>
“朕的事情文卿应该都听说了,那便说说汉中东虏的动静吧?这几日他们应该闹得挺欢实吧?”</p>
文安之神情变得严肃起来。</p>
“陛下,近日汉中虏军确实调动频繁,据臣所知他们确实想要进攻保宁以声援赵良栋部。只不过因为赵贼溃败,才只得作罢。原本老臣已经决定启程前往保宁亲自督战...”</p>
朱由榔听了心中直是心酸不已。</p>
文安之已经是七十余岁的老者,有些事情还得亲自上阵。大明的人才断档确实有些严重,人才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了。</p>
“文卿辛苦了!朕准备开设恩科,加科取士!”</p>
科举绝对是笼络读书人的大杀器。</p>
虽然朱由榔有心对科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眼下还得以求稳为主。</p>
等到将来击溃清军光复天下,便是朱由榔对科举动手之时。</p>
文安之听了自然大喜。</p>
“陛下要开恩科?这真是太好了!”</p>
文安之思忖片刻道:“题目可已经拟好?主考官可有人选?”</p>
朱由榔顿时有些不好意思。</p>
“题目嘛朕倒是有些想法,只是这主考官...怕是得劳烦文卿了。”</p>
文安之却是立即答应道:“为国选才,老臣责无旁贷。”</p>
朱由榔不由得在心中感慨,像文安之这样把国家的事当做自己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p>
“具体事宜老臣可以先拟个章程出来再呈递给陛下御览。”</p>
一提到科举,文安之便是干劲十足,恨不得立刻就去草拟章程。</p>
“这件事就有劳文卿了。”</p>
朱由榔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