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恭迎圣驾(第五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待一切准备妥当后,明军在奉节正式登船,沿长江顺流而下。&lt;/p&gt;

朱由榔和李定国在一艘船上。&lt;/p&gt;

大明天子站在船首,望着江水拍打着船身,感慨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太白写这首诗时大概也是和朕差不多的心境吧?”&lt;/p&gt;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本是建白帝庙祭祀公孙述的。后因刘备在此托孤而闻名天下。&lt;/p&gt;

李太白写那首诗时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但见沧桑历史,往事随风而去,生出无限感慨。&lt;/p&gt;

那些名臣名将都化为一抔黄土,当真是应了杨慎的那句话,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lt;/p&gt;

个人在历史面前实在是过于渺小了,再强大的功业也会被时间冲淡。&lt;/p&gt;

但是朱由榔还是要争,还是要振作大明。&lt;/p&gt;

为的不是朱家一家一姓,而是全天下的汉家儿郎。&lt;/p&gt;

为了汉家百姓不遭受几百年的奴役,为了他们能够不剃那丑陋的发辫,为了他们可以有尊严的站着活。&lt;/p&gt;

朱由榔必须抗争,他没有选择。&lt;/p&gt;

若是连他都放弃了,全天下的抗清义士怕是真的会绝望。&lt;/p&gt;

朱由榔就是一面旗帜,是团结所有力量的旗帜。&lt;/p&gt;

为了抗清,所有曾经有隔阂的势力都可以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共抵外敌。&lt;/p&gt;

大西军、大顺军、郑家军、还有嫡系明军。&lt;/p&gt;

他们现在都尊奉大明,为的就是能够把东虏驱逐出华夏大地。&lt;/p&gt;

“陛下,中兴大明指日可待,届时陛下便是大明的汉光武帝。”&lt;/p&gt;

望着两岸美景,李定国也生出无限豪情。&lt;/p&gt;

“希望如此吧。有时朕真的觉得就在悬崖旁行走。哪怕踏错一步都会跌落深渊。”&lt;/p&gt;

朱由榔感慨道:“烈皇当时应该也是如此想的吧?这天下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lt;/p&gt;

见天子提起崇祯皇帝,李定国还是有些尴尬的。&lt;/p&gt;

不论怎么说他的义父张献忠也是崇祯年间的著名反贼。&lt;/p&gt;

虽然崇祯皇帝是被李自成逼死的,刘体纯他们的责任更大一些,但张献忠义子这个烙印一旦打下就再难去除。&lt;/p&gt;

“如今人心可用,陛下必定能够驱逐鞑虏!”&lt;/p&gt;

李定国攥紧拳头道。&lt;/p&gt;

“夔东诸镇,在最西边的应该是大昌袁宗第、巫山刘体纯。等到了那里,陛下可以检阅一下军队,给将士们些信心。”&lt;/p&gt;

李定国的建议很有道理。&lt;/p&gt;

上次攻打重庆时袁宗第和刘体纯虽然也有参与,但并没有带所有的将士,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lt;/p&gt;

大部分的人还是没有见过朱由榔的。&lt;/p&gt;

他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们为之浴血奋战的天子长得什么模样。&lt;/p&gt;

一睹天颜是眼下将士们最想要做的事。&lt;/p&gt;

“嗯,朕不会让将士们失望的。”&lt;/p&gt;

朱由榔实在不能理解历史上的永历怎么能这么窝囊。&lt;/p&gt;

明明检阅军队这么简单的事情,对永历来说变得难如登天。&lt;/p&gt;

将士们其实只是想看看他们的效忠对象长什么样,想要他们的流血牺牲有价值。&lt;/p&gt;

便是这点永历都做不到。&lt;/p&gt;

饶是如此,许多将士仍是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朱由榔真的很感动。&lt;/p&gt;

所以这一世朱由榔便会拼尽全力,与将士们同战同在。&lt;/p&gt;

他不会后退一步,因为已经没有可退的地方了。&lt;/p&gt;

...&lt;/p&gt;

...&lt;/p&gt;

“来了,陛下来了!”&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