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p>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p>
当明军水师行过燕子矶时,郑成功还有些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p>
这里是太祖皇帝鼎定天下后立国之地,这里承载着皇明三百年的气运,这里是汉家精神的庇护所与寄托之地。</p>
当南京留守清将主动献城投降的那一刻,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p>
南京本就属于汉家儿郎,如今也恰是归还给了汉家儿郎。</p>
郑成功觉得自己之前做过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的,皇明的复兴又燃起了希望。</p>
相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光复南京带来的象征意义更为巨大。</p>
这座数百年的皇明陪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明南方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有着绝无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
哪怕苏州、杭州再繁荣、富庶,也无法取代南京的位置。</p>
当郑成功率部进入南京城的那一刻,他恍惚觉得一切都回来了。</p>
南京城中的清兵大部分都被郎廷佐、管效忠抽调去了镇江,还有一部分由施琅统领前去宁波驻扎。</p>
如今城中都是一些老弱残兵,根本无法抵抗郑成功的兵锋。</p>
投降似乎是个最好的选择。</p>
面对这些投降的绿营兵,郑成功有些纠结。</p>
毕竟这些绿营兵是主动投降的,又都是汉人,实在没有理由杀掉他们。</p>
而且张煌言也建议留下这些投降的清兵,作出一番姿态给其余江南各府县的清兵看。</p>
这些清兵看到明军不会滥杀降兵后有更大可能会选择投降。</p>
郑成功思忖一番后便同意了,命人把这些清兵解除武装后打散派到各营去做苦力伙夫。</p>
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哪怕郑成功麾下十万大军分到各个片区也并不显得太多。</p>
入住南京后如何落脚也是一个十分困扰郑成功的难题。</p>
紫禁城是肯定不能去的,那是天子的专属地。其余各处衙门皆被清廷糟蹋的不成样子。</p>
思来想去也就是南京守备府较为合适了。</p>
南京守备分为南京守备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贵。</p>
此职是成祖皇帝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所置,掌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p>
守备太监由皇帝直接指任。</p>
而守备勋贵都是由开国功臣公、伯之子担任,比如魏国公的子嗣后人就经常担任守备勋臣之职。</p>
以郑成功如今的身份地位,暂时充任南京守备勋臣也没有什么问题。</p>
至于参赞机务,一般是由南京兵部尚书兼任,张煌言自然当仁不让。</p>
他可是永历天子亲封的正印兵部尚书,比南京兵部尚书还要大一号。</p>
对郑成功来说,南京是一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城池。</p>
当初他在南京国子监做监生读书,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p>
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p>
那时所作的诗句多么轻松写意啊,如果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一刻该是多好啊。</p>
可惜生活是如此的残酷,这十几年来神州大地发生的巨变让郑成功有些恍惚。</p>
人总要学会长大,昔日的快乐少年郎也要承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