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周培公和胡全才来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p>
“调兵来,快调兵来!”</p>
如今胡全才还在补觉,周培公必须撑起整个战局。</p>
他在城东、城南之间来回奔波,整个人都快要瘫了。</p>
他现在全靠一口气在支撑,守住!便是为了自己也得守住武昌!</p>
这些清兵也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p>
纷纷强自撑起精神来,尽力守城。</p>
但不得不说,精神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p>
哪怕他们强自撑起,仍然不足平时战力的一半。</p>
明军趁机攻上城头,奋力砍杀算是暂时站住了脚。</p>
周培公瞬时慌了。</p>
在巴陵时便是让明军登上了城头。</p>
起初只有几十人,后来变成了几百人,上千人。</p>
人数越来越多,清军渐渐抵挡不了,便是溃败了。</p>
眼瞅着历史就要重演,周培公怎能不慌?</p>
“快,快去叫总督大人起来!”</p>
胡全才也折腾了一夜。</p>
原本周培公是不想这么早把他叫起来的。</p>
但现在已经火烧眉毛了,只能这么办了。</p>
“遵命!”</p>
...</p>
...</p>
城东方面,虎贲军也开始了猛攻。</p>
在火炮的掩护下,虎贲军的将士们纷纷迅捷的攀上梯子。</p>
清军被压的喘不过气,哪里有工夫去弹压攀爬的明军,只乞求着炮弹不要落在他们的身边。</p>
明军炮兵和先锋步兵的配合十分默契,这也是练了许久才有的效果。</p>
朱由榔强调各军营之间要充分信任,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冒着炮火攀爬城墙。</p>
相较而言虎贲军的将士们比李定国的部下幸运多了。</p>
这倒不是朱由榔偏心,而是很正常的选择。</p>
普鲁士枪炮就这么多,肯定是紧着嫡系虎贲军用。</p>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选择。</p>
至于是谁先攻破清军防线朱由榔倒是不会太过计较。</p>
在他看来只要破了武昌城就是好的。</p>
等到第一波虎贲军的士兵快爬到城头时,炮兵营的军官便下令停止放炮。</p>
这是为了避免误伤到友军。</p>
清军们显然也反应了过来,纷纷从地上爬起来朝垛口处杀去。</p>
“挡住明贼,不能让他们在城头站稳脚跟,把他们赶下城去!”</p>
第一个站上城头的是赵旭,作为虎贲军中最出挑的年轻将领,赵旭深得天子器重。</p>
从一个大头兵一路提拔为游击将军,赵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p>
赵旭自然对天子十分感激。</p>
没有天子就没有他的今日。</p>
人当知恩图报,何况面对的是天子。</p>
再说虎贲军本就是天子亲军,他们都是天子爪牙,一切都是为了天子的利益。</p>
所以他们必须要先于晋王部下拿下城头,这样天子便能理所当然的压晋王一头。</p>
不然天子岂不是面上无光?</p>
渐渐的赵旭身边聚拢了近百名虎贲军士兵。</p>
面对黑压压的一片围拢过来的清兵,赵旭并没有慌乱而是沉声下令道:“本将便是一条线。本将站在这里不会后退半步,尔等需要与本将共同守住这条线。人在线在,人亡线失!”</p>
赵旭十分清楚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稳住阵脚,替更多的袍泽争取时间。</p>
登上城头的虎贲军士兵越多,清兵的压力便越大。</p>
等到压力的那个平衡点失衡了,便是攻守之势转换的那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