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经略湖广(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据李来亨所报,鳌拜这次攻打襄阳带来号称十万大军。&lt;/p&gt;

但据李来亨推算鳌拜的真实兵力可能没有那么多。&lt;/p&gt;

不然鳌拜不可能只打襄阳的主意,他完全可以直接攻打夷陵再顺江而下,直扑朱由榔。&lt;/p&gt;

这就是说鳌拜心里没底,不确定能够一举拿下夷陵,所以决定先拿下襄阳作为据点。&lt;/p&gt;

不然大军没有落脚之地,天天宿营也不是个办法。&lt;/p&gt;

所以鳌拜很急,远比明军急。&lt;/p&gt;

只要夷陵不丢,长江控制权便在明军手中。&lt;/p&gt;

如今朱由榔的重心放在了长江沿线也就是湖广北部。&lt;/p&gt;

至于整个湖广南部,暂时不作考虑。&lt;/p&gt;

一番思忖后,朱由榔决定派刘兴明领一万精兵前往驰援。&lt;/p&gt;

一来刘兴明和夔东诸将很熟悉,二来一路东征刘兴明立功无数,朱由榔也想给他个表现的机会。&lt;/p&gt;

像这种武将之后,本人实力不可能太差,只要给机会历练基本是能够历练的出来的。&lt;/p&gt;

朱由榔现在虽然有了自己的亲军,但对于这些武勋后代还是要刻意拉拢的。&lt;/p&gt;

比起他们的父辈,刘兴明等人更好控制。&lt;/p&gt;

而且大明的将来也要靠这些人撑起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朱由榔都要给他们充足的资源。&lt;/p&gt;

眼下最理想的情况是解决了鳌拜这个麻烦后沿江而下攻打九江,早日和东南的郑成功连成一片。&lt;/p&gt;

这样一来明军的势力范围西起四川,东至南京就彻底连成了一片。&lt;/p&gt;

虽然略显细长了一些,但总归是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lt;/p&gt;

武昌城内粮草还是储备很充足的。&lt;/p&gt;

至少一年内明军不会为了粮草问题发愁了。&lt;/p&gt;

朱由榔总算可以沉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经营湖广。&lt;/p&gt;

满清统治湖广的这十来年可谓是把汉文化连根拔除了。&lt;/p&gt;

首当其冲的恶政自然就是剃发令了。&lt;/p&gt;

满清所到一地必推行剃发令,湖广自然也不例外。&lt;/p&gt;

比起剃发留辫本身,其带来的强制文化输出和认同更是居心险恶令人作呕。&lt;/p&gt;

如今尚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记得蓄发束发时的样子。&lt;/p&gt;

等到再过一段时间,恐怕这些百姓打心里就觉得留辫子是理所当然的了吧?&lt;/p&gt;

人最可怕的就是习惯和惯性。&lt;/p&gt;

一旦养成习惯,潜意识里就会拒绝改变。&lt;/p&gt;

满清想通过几十上百年改变中原百姓的一切习惯。&lt;/p&gt;

所幸朱由榔及时出现,赶在湖广百姓们形成这个习惯之前出手。&lt;/p&gt;

现在他们还有的救。&lt;/p&gt;

除了剃发令,另一件恶政便是包衣制度。&lt;/p&gt;

满清把汉人视作牲畜可以随意买卖。&lt;/p&gt;

汉人们为了获得地位必须寄人篱下去给旗人做包衣。&lt;/p&gt;

所谓包衣其实就是高级奴才。&lt;/p&gt;

他们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凌驾于普通汉人之上,但归根到底还是奴才,没有自主权。&lt;/p&gt;

生死全在旗人一句话。&lt;/p&gt;

即便如此,汉家百姓仍然争相做包衣以成为包衣为荣。&lt;/p&gt;

毕竟成为了包衣便可以欺负那些同胞,只需要奉承好了旗人就是。&lt;/p&gt;

这种模式是极为畸形的,也严重影响了汉家百姓的心态,必须及时矫正。&lt;/p&gt;

当时这不是一时之功。&lt;/p&gt;

必须不断的进行灌输才能改变。&lt;/p&gt;

要想让汉家百姓把脊梁挺直,不去做满清的奴才,归根到底还要明军实力变强,能够保护他们。&lt;/p&gt;

不然他们这边刚刚剪掉辫子,清军就攻了过来。&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