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国英这场仗打的可谓十分憋屈。</p>
本来在保宁府劫掠一番赚的盆满钵满,偏偏要去什么成都。</p>
这下倒好被冯双礼和白文选伏击一番非但把吃进来的全部吐了出去,还赔了不少兵力。</p>
据李国英的估算,此次战死的绿营兵在两万左右,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p>
清军元气大伤,没有个半年时间是恢复不过来了。</p>
更要命的是此战没有带回来多少粮食,下半年军队吃饭的问题便没了着落。</p>
几万人就是几万张嘴,要是断了粮后果直是不堪设想。</p>
李国英甚至能够想到愤怒的清兵们炸营哗变的情景。</p>
那时士兵们肯定不会再顾忌什么尊卑,甚至将李国英生吞活剥了也说不定。</p>
所以无论如何李国英也不能熬到断粮。</p>
从明军那里抢不到就去抢大户。</p>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种话他是不相信的,只要肯掘地三尺就一定能够挖出粮食来。</p>
不是李国英不想抢普通百姓,而是普通百姓家实在抢不到什么粮食了。</p>
与其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对大户动刀子。</p>
这些大户虽然看起来铁板一块,但只要李国英狠下心来还是能够刮出东西的。</p>
至于朝廷那边...捷报还是要报的。</p>
顺治驾崩,新帝康熙即位。</p>
这种情况下清廷乃至整个大清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p>
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士气并冲喜。</p>
虽然李国英这次攻打四川以惨败收场,但毕竟保宁府是实打实抢到东西的。</p>
这么说他也不是欺君。</p>
而且报了捷朝廷多多少少得给些封赏吧?</p>
哪怕是意思意思也能够缓解一下李国英的压力。</p>
有银子虽然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但总比连银子也没有要好。</p>
此刻的李国英能够体会到当初夔东十三家的痛苦。</p>
原本一边倒的局势变成了僵持,短时间内清军是不可能将明军消灭了。</p>
刨除粮食紧缺的问题,这种僵持战对李国英来说也不全是坏事。</p>
若是大清一鼓作气灭了明军,他这个川陕总督肯定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了。</p>
养寇自重这个道理李国英还是懂得。</p>
只不过人家都是主动的养寇自重,他是被动的。</p>
他即便不想养也做不到啊,实力实在差的太多。</p>
其实李国英觉得继续拖下去他的羽翼会渐渐丰满,且会朝着唐末节度使的方向发展。</p>
节度使不就是军政一把抓的吗?</p>
太平年景军和政肯定是分开的,只有乱世才会给总督巡抚掌兵的机会。</p>
这么看来倒也是一种安慰。</p>
在这陕西地界他就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弄不好还能混个土皇帝当当。</p>
只是李国英的春秋大梦还没有做多久,就有心腹来报说明军的追兵追来了。</p>
李国英直是吓了一跳。</p>
明军这是打上瘾了吧?</p>
在四川地界打一打还不过瘾,竟然一路追到了汉中!</p>
李国英本想着靠着地形险要的优势死守,但现在心里还是有些发虚。</p>
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在气势上清军是完败的。</p>
这种时候再打一场仗,天知道能不能赢。</p>
但人家都打上门来了,便是李国英想躲也躲不了了。</p>
汉中若是有失那关中也保不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