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传旨的太监庞元好不容易抵达成都之后,还没顾得上休息就得到了一个犹如五雷轰顶的消息。</p>
庆阳王冯双礼不顾众人反对,毅然提兵北上攻打汉中。</p>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陛下已经降下圣旨但还是慢了一步。</p>
庞元心道这个庆阳王真的是一根筋啊。</p>
打鞑子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你控制在四川范围内就行了,提兵北上做什么。以四川明军目前的实力是无法做到北伐的啊。</p>
何况领兵出征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天子的首肯多少感觉有些奇怪。</p>
也难怪黔国公写了一封奏报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南京去。</p>
这个庆阳王确实太不让人省心了。</p>
庞元急得团团转,作为传旨太监,连当事人都不在这个旨他传给谁?</p>
没把这差事办好,他怎么给皇帝陛下交待?</p>
小太监好不容易才捞到一次出远门的机会,本想着好好表现一番,谁曾想直接撞上了墙,别提多难受了。</p>
好在黔国公沐天波十分识趣,主动安慰庞元,说庆阳王身经百战经验十分丰富。</p>
即便此战不能顺利拿下汉中,应该也可以全身而退,不至于有什么风险。</p>
庞元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了点。</p>
比起沐天波,巩昌王白文选的态度就要显得有些冷淡了。</p>
作为原西营将领,他对于朝廷宦官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p>
这些人就是皇帝的爪牙,完全代表了皇权。</p>
不过冷淡归冷淡,基本的礼节白文选还是尽到了的。</p>
毕竟他也不想闹得太僵,天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p>
这封圣旨是下给冯双礼的,他表现成这个样子算是差不多了。</p>
眼下庞元除了待在成都城中苦苦等待消息似乎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p>
毕竟战场不是他该去的。</p>
而且即便他现在赶去汉中也不一定能够遇到冯双礼,还很可能遇到鞑子。</p>
还是老老实实的留在成都等消息吧。</p>
不管冯双礼是打了胜仗还是战败,很快他就能得到结果。</p>
果不其然,就在庞元抵达成都的三日之后,冯双礼率部返回了成都城。</p>
老师说冯双礼这次攻打汉中并不能算失败,至少不能算是惨败。</p>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冯双礼甚至打的李国英丢盔弃甲狼狈逃窜。</p>
只是没有拿下汉中而已。</p>
但从军队的状态来看,乍一看确实很是疲惫。</p>
经此大战,所有将士都打不起什么精神来。</p>
若不是他们马背上悬挂着的一众清兵首级,怕庞元真的以为他们打了败仗。</p>
但有这些首级至少证明场面并不难看。</p>
这就好这就好啊。</p>
庞元在心中兀自感慨道。</p>
他好不容易来传一次旨可不希望闹得太尴尬。</p>
冯双礼也是入城后有才得知钦使抵达成都的消息的。</p>
现在想来他率部北上确实显得有些莽撞了。</p>
虽然侥幸并没有酿成什么大错,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p>
如果那场伏击战他没有取胜,亦或是他没有遇到赵三虎这个引路人,或许整场战斗都会有不同的走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