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两军会盟(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当李定国率部抵达潼关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是一座空城。&lt;/p&gt;

派亲兵四下搜寻后李定国确信李国英已经率部跑路了。&lt;/p&gt;

潼关乃三省交界之地。&lt;/p&gt;

陕西、山西、河南都在这座天下雄关上有盘根错节的关系。&lt;/p&gt;

也就是说李国英很有可能逃到了河南或者山西。&lt;/p&gt;

河南的话不用说了,李定国早就听说了清军在陕州一代派驻了大军,目的就是接应李国英。&lt;/p&gt;

只是皇帝陛下也命李来亨等夔东将领领兵前往陕州消灭这一支清军。&lt;/p&gt;

李定国不知道当下陕州之战打成了什么样子,故而不好轻下断言。&lt;/p&gt;

但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国英逃到陕州的可能性是最大的。&lt;/p&gt;

有人接应,有人配合,李国英的脑袋只要没有被驴子踢了就应该清楚该怎么做。&lt;/p&gt;

至于山西也不是没有可能。&lt;/p&gt;

从潼关到山西也很方便。而且如果李国英疏通了朝中的关系想要借着机会逃到京师去也可以先到山西,以山西为跳板。&lt;/p&gt;

至于继续北上到陕北去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lt;/p&gt;

李国英做了这么多年的川陕总督,肯定对于全陕经营颇丰。&lt;/p&gt;

换句话说便是换做是一头猪,在一个地方待了这么久都肯定有自己的势力。&lt;/p&gt;

李国英自然也不例外。&lt;/p&gt;

李定国甚至可以确信李国英在陕北安插了不少心腹。&lt;/p&gt;

所以李国英如果北上前去陕北应该是也能够得到接应的。&lt;/p&gt;

但是李定国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是李国英可能的三种选择中可能性最低的。&lt;/p&gt;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李国英是可以去陕北,但顶了天也就是逃到榆林吧?&lt;/p&gt;

李国英不也是逃到了潼关,结果怎样?不还是连一场正面的硬仗都不敢打就仓惶的逃走了。&lt;/p&gt;

说白了,如今的清军军心已经散了,不管士兵数量多寡都是一盘散沙。&lt;/p&gt;

李国英能够把这些士兵聚拢在一起,却无法让士兵们有勇气和明军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干上一仗。&lt;/p&gt;

这种情况下逃到天涯海角也没有用。&lt;/p&gt;

仅仅靠李国英自己的实力他是无法再扭转乾坤了。&lt;/p&gt;

所以李国英只能借助外力,这也是李定国推断李国英逃往河南亦或者山西的主要原因。&lt;/p&gt;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榆林卫长城外就是茫茫草原大漠了。&lt;/p&gt;

漠北素来荒凉,是鞑靼人聚集的地方。&lt;/p&gt;

如果榆林再失守,李国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继续北上进入草原。&lt;/p&gt;

陕地士兵们虽然在北方生活多年,但生活习惯还是和漠北草原上的鞑靼人有很大区别的,猛然一换环境未必能够适应。&lt;/p&gt;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国英是不可能去漠北的。&lt;/p&gt;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他为什么要选择一条死路呢?&lt;/p&gt;

当然,李定国出于谨慎起见,还是往三条线路都派去了斥候侦查,一有李国英的行踪立即来报。&lt;/p&gt;

反正陕北早晚也是要收复的,李定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东进和李来亨等人连上线。&lt;/p&gt;

...&lt;/p&gt;

...&lt;/p&gt;

“什么,李晋王大军来了?”&lt;/p&gt;

刘体纯得知这个消息后,直是激动不已。&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