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兴明其实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班底,虽然人数不多,但胜在知根知底,上下齐心。</p>
他领了一百名心腹,换了快马、带上足够众人食用十日左右的干粮,即刻便脱离大军出发北上。</p>
之所以只带了十日的干粮,就是为了加快速度。</p>
毕竟他们要拉开与李定国统率大军的距离,这样才能用最快的时间执行任务。</p>
以清军现在的情况来看,估计这种戍堡都是没什么信心去守的。只要他适当的煽风点火,一定可以让清军“知难而退”。</p>
如今摆在刘兴明面前最大的难题不是别的,而是如何更高效的前往这些戍堡。</p>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刘兴明包括他带的这百余人从未有过在辽东活动的经验,说是两眼一抹黑也丝毫不为过。</p>
这种情况下迷路都很有可能,何谈能够高效的完成任务呢。</p>
所以刘兴明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当地的百姓做向导。</p>
从长甸堡往北走不远便是一片树林。</p>
刘兴明率部抵达时已经近黄昏时分,刘兴明一番思量之后决定到树林里过夜。</p>
因为树林里相对荫蔽,不容易被清军的斥候发现。</p>
他们此番执行的任务十分关键,绝对不容有失。</p>
这也是刘兴明只带一百人前来的重要原因,来的人越少被清军发现的可能就越低。</p>
树林里的空间有限,刘兴明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还算开阔的空地,便命令手下就地驻扎。</p>
简易的帐篷搭起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枯树枝生火。</p>
生火不仅是为了埋锅造饭,还是为了驱赶野兽。</p>
通常来说野兽看到火光都会本能的撤离。</p>
只要篝火搭起来了,明军的安全问题就解决了。</p>
至于清军...应该没有人会愚蠢到深更半夜到树林里闲逛吧。</p>
便是有三两个斥候也无所谓,直接拿下就是。</p>
还别说,赶了一天的路,刘兴明的肚子已经咕咕直叫了。</p>
他迫不及待的坐在篝火旁,看着窝里腾腾冒起的热气,本能的吞起了口水。</p>
“少将军,听说鞑子驻守宁远的将领名叫遏必隆,是他们的一大名将。”</p>
“狗屁的名将,不过是吹出来的罢了。鞑子若真还有名将,怎么会被灰头土脸的赶出关去?”</p>
刘兴明不屑的一笑道:“无非是打肿脸了充胖子,矬子里面拔将军罢了。”</p>
稍顿了顿他接道:“不过宁远城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此行要十分小心,绝对不能给鞑子任何发力的机会。”</p>
刘兴明很清楚只要拔除掉这些外围的戍堡,宁远城的清军就相当于是没了双眼双耳的瞎子聋子。</p>
届时晋王和父亲他们率领大军进攻,配合觉华岛上的明军水师合力就能一举拿下宁远。</p>
宁远之战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攻城战,其意义在于明军时隔近二十年后重返辽东。</p>
只要这一仗能够赢得漂漂亮亮,彻彻底底,明军在辽东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就会大涨。</p>
理所当然的,收复辽东也就是时间问题了。</p>
很快米饭就煮好了,亲兵给刘兴明先承上一碗。</p>
刘兴明看了一看皱眉道:“怎么给我的这份如此多,如此实。跟大伙儿一样就好,没有必要给我搞特殊待遇。”</p>
他一直以来喜欢跟麾下将士们打成一片,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会让他觉得十分不踏实。</p>
亲兵苦笑道:“瞧您说的,您的脾气我还能不知道吗。是这次临国公特意嘱咐,要照顾好您。我们哪敢抗命啊。”</p>
刘兴明无奈,既然是李来亨的吩咐,他就不再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