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军发起了一轮试探性的进攻,收效却不算太好。</p>
这也在李定国、郑成功的预料之中。</p>
毕竟清军也不是吃素的。</p>
宁远城内集结的也都是清军的精锐。</p>
若是他们发起一轮冲锋就能击溃清军拿下宁远,那反倒是有些不正常了。</p>
这一次就是摸摸底,看看清军的战力。</p>
如果清军战力较强他们则会改变之前的计划。</p>
如果清军战力较弱,照原计划正面平推就是。</p>
反正怎样明军都留有后手,占据了绝对的主动。</p>
这是攻城一方的优势所在。</p>
抛开这些不提,仅仅就事论事,清军的抵抗力确实蛮强。</p>
所以郑成功和李定国商议后决定采取备选方案,也就是棺材炸城。</p>
他们带的火药足够多,完全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爆破。</p>
这样清军顾手顾不了尾,迟早要吃瘪。</p>
挖掘地道也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不需要挖掘的太深,但至少要挖到墙基。</p>
地道也不需要太宽,但至少要能放下一口棺材。</p>
这方面夔东军和晋王嫡系军队掌握的更好一些,至于郑成功率领的大军将士们则手艺生疏了不少。</p>
但这并不碍事,因为清军并不知道啊。</p>
在清军眼中,明军同时多处开始挖掘地道,可真是太可怕了。</p>
东边不亮西边亮。</p>
能够守得住一处,能够处处都守住吗?</p>
且明军挖掘地道的地点选的很贼,清军的火炮很难直接命中。</p>
遏必隆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背负双手在城头团团转。</p>
“明贼这是要故技重施啊。”</p>
遏必隆是听说过棺材炸城的战术的,这一招明军屡试不爽。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p>
清军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很可能进入明军的节奏。</p>
接下来要想翻盘就难上加难了。</p>
所以在一开始一定要做出反应,绝不能任由明军挖掘地道。</p>
但是火炮轰不到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城捣毁地道了。</p>
但是这种方法十分凶险。若是掌握不好很可能导致连锁反应。</p>
若是明军顺势拿下城门,那宁远城可就全完了。</p>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遏必隆是不想用这招的。</p>
索额图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用竹篮把死士缒出城去。</p>
这样既不用打开城门,也不必担心这些士兵的死活。</p>
死士嘛本来就是要去死的。</p>
若是能够摧毁明军挖掘的地道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无所谓,可以再想别的办法。</p>
这倒是个法子。</p>
只是该选谁做死士呢?</p>
谁愿意去做死士呢?</p>
遏必隆直是有些犯难。</p>
照理说肯定是不能用嫡系的,用异己是最好的选择。</p>
可这个关头不一样,遏必隆担心激起其他士兵的愤怒,坏了守宁远大计。</p>
这种时候不说一碗水端平,但至少也不能心太偏。</p>
遏必隆想的是从双方的嫡系中各抽出一些来,共同组成这批死士。</p>
他立即前去和索额图商议,本以为索额图会出言反对,没想到索额图竟然一口答应了。</p>
看来面对生死,索额图也是暂时放下了成见。</p>
甚好,甚好啊。</p>
…</p>
…</p>
经过一番遴选,最终死士被选了出来。</p>
遏必隆和索额图各自出了五百人,十分的公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