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兴明对于萨非帝国的了解只停留于纸面上。</p>
这还是皇帝陛下早先写过一本《论波斯帝国史》的功劳。</p>
以皇帝陛下的论调,萨非帝国的统治者沙赫是根正苗红的波斯人,这直接决定了其立国的正统性。所以皇帝陛下也把萨非帝国叫做波斯第三帝国。</p>
与之相类似的,皇帝陛下还写过另一本书,叫做《大食异变史》。</p>
这本书讲的是大食帝国如何一步步的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哈里发如何一步步的成为苏丹。</p>
本来刘兴明对这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但通过阅读这两本书籍,刘兴明对类似的知识有了个大差不差的了解。</p>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会作为使者出使萨非帝国。</p>
就像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一样。</p>
当时的西域对于大汉也是几乎陌生的存在,但正是因为张骞的出使,使得西域一步步的走到大汉的治下。</p>
如今大明面临的几乎是同样的问题。</p>
区别就在于刘兴明要去到的地方是更远的萨非帝国,比西域更远的地方。</p>
准备工作自然是要做的充足一些的,刘兴明首先从李定国那里取来了国书。</p>
这是皇帝陛下写好的成稿,只是没有明确使臣,只提到了由李定国全权负责。</p>
所以李定国又写了一份亲笔书,提到了授权给刘兴明的细节。</p>
如此一来刘兴明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使者,可以代表大明出使了。</p>
但这只是解决了身份问题,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p>
其中就有礼物的选择。</p>
说是礼物也好,说是赏赐也罢。</p>
总之多少得有个表示。</p>
这个礼物不见得有多贵重,但多少要有代表性。</p>
刘兴明的选择其实有几个,其一是瓷器,其二是丝绸,其三是茶叶,其四是漆器。</p>
这四样都是大明如今最能拿出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p>
当年丝绸之路极盛之时,这四样东西也是在丝绸之路上广泛流通的。</p>
这四样东西着实是各有千秋,刘兴明一时就犯了难,他遂第一时间前去向李定国请教。</p>
晋王殿下见多识广,这种事情一定有主意。</p>
果不其然,李定国在听了刘兴明的奏报后稍加思索就选择了丝绸。</p>
道理嘛也很简单,瓷器漆器虽好,但毕竟不易于长途运输,很容易碎掉。</p>
茶叶呢虽然易于运输,但显得不那么华贵。</p>
如果用来做两国之间互赠的礼物,多少显得有些不合适。</p>
综合比较下来,也就是丝绸最合适了。</p>
不同于一般的布匹,丝绸十分珍贵,缂丝工艺下的丝绸甚至可以比价黄金。</p>
拿这种珍贵的丝绸出去不会丢大明的脸,不会丢皇帝陛下的脸。</p>
刘兴明仔细一想,觉得李定国说的很有道理。</p>
既然大明此次是想和萨非帝国合作,那就得拿出诚意来。</p>
且不管萨非帝国的回礼是什么,大明的礼物绝对不能跌份。</p>
选好礼物之后无非就是选择护卫了。</p>
刘兴明的亲兵在上次乌尔城之战中死伤殆尽,他只能从他的父亲刘体纯那里抽调一些士兵。</p>
对此刘体纯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是他的儿子,是他最看重最珍重的儿子。</p>
刘体纯当然不希望刘兴明有任何的意外,他要竭尽所能的保护刘兴明,让他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