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鹦鹉岭可以算是距离伊斯法罕最近的一处要冲了。</p>
因为山岭形状酷似鹦鹉而得名。</p>
当然,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最重要的是明军可以通过据守这里将奥斯曼军队截断。</p>
只要奥斯曼人首尾不能呼应,明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p>
随后李定国又把其余两处地点布置好,分别由刘体纯和袁宗第两员猛将担当主将。</p>
至于李定国则领亲军居中调度,但凡任何一处地方需要援助,李定国都会第一时间赶到。</p>
可以说整个计划天衣无缝。</p>
虽然明军的绝对数量不如奥斯曼军队,但是通过这种合理的分割战场,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
而且还有波斯军队在后方支援。</p>
虽然波斯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及明军,但多个帮手多份力,李定国是肯定不会排斥波斯军队的。</p>
刘兴明听罢之后心中隐隐透露出一股兴奋感。</p>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奥斯曼人决战了。</p>
...</p>
...</p>
到哪里了?</p>
郑成功望着茫茫一片大海,眼神中满是迷茫。</p>
虽然他是海的儿子,但是从未来过如此遥远的地方。</p>
地图上的太平洋不过是那么一滩,但是真的置身其中,才会感慨其浩瀚无垠。</p>
接道甘辉的求援之后,郑成功便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增援。</p>
再怎么说他也跟甘辉是过命的交情,两者的兄弟情义无需多言。</p>
郑成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甘辉独自抵抗西班牙人的进攻。</p>
只是在海上漂了这么久,郑成功真的觉得有些疲乏。</p>
这种感觉他这辈子一共只出现过两次。</p>
一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背叛隆武帝,投降清廷的时候。</p>
那个时候的郑成功万念俱灰,觉得一切都崩塌了。</p>
毕竟他的父亲是自诩为汉臣的啊,那就一定要忠君爱国,为大明战斗到最后一刻。</p>
可是结果呢?</p>
清军一南下,他的父亲就直接投降,翻脸比翻书还快。</p>
好在郑成功最后振作了起来,独自拉了一套班底抗清,最终闯出了一些名堂,也算是洗刷了郑家的屈辱。</p>
第二次,是郑成功和张煌言举部进攻南京,发动长江之役的时候。</p>
眼瞅着,眼瞅着就要拿下南京,但是最后功败垂成。</p>
那种巨大的落差感让郑成功很久都没有调整好心态。</p>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门前云卷云舒的。</p>
但是在好友张煌言的鼓励下,最终郑成功还是从阴霾之中走了出来。</p>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那个时候的郑成功,但是郑成功证明了自己有无限的潜力。</p>
这第三次绝望就是这次了。</p>
郑成功从来没有对海洋产生过如此的恐惧。</p>
那种茫茫无尽头的感觉真的要把他折磨疯了。</p>
郑成功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极限。</p>
如果再看不到陆地的话,恐怕他真的要发疯了。</p>
“国姓爷,快看啊!”</p>
便在郑成功胡思乱想之际,亲兵猛然兴奋的呼喊道。</p>
郑成功愣了一愣,本能的顺着亲兵所指的方向望去。</p>
只见模模糊糊的一块陆地在海雾之中浮现了出来。</p>
不会是海市蜃楼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