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平倭人选(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这么多年没有闹倭患了,这一下子倭患再起,着实有些让朱由榔摸不到头脑。&lt;/p&gt;

他仔细想了想,有两种可能。&lt;/p&gt;

一是这么些年来,倭寇断断续续还是来大明沿海袭扰劫掠的,只是规模不是太大。&lt;/p&gt;

再加上万历末期以来,北边的建州女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lt;/p&gt;

历朝天子也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应对建州女真上。&lt;/p&gt;

仔细想一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lt;/p&gt;

毕竟,凡事都有一个主次矛盾。&lt;/p&gt;

主要矛盾是肯定要比次要矛盾重要的。&lt;/p&gt;

当所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北面的建州女真身上后,南边的倭寇就没人注意了。&lt;/p&gt;

所以现在天下太平之后,南边的倭患又显得起眼了起来。&lt;/p&gt;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年来倭寇确实没来劫掠了。&lt;/p&gt;

但是因为仗着大明和清军交手的机会,他们想要浑水摸鱼来打秋风。&lt;/p&gt;

但是因为消息闭塞,他们来的晚了一些。&lt;/p&gt;

等到他们到的时候,明军已经击败清军一统中原。&lt;/p&gt;

别管是哪一种可能,总之倭寇现在真的来了,不仅来了,还是肆虐东南沿海。&lt;/p&gt;

作为大明天子,朱由榔理所当然的应该下旨剿灭倭寇,还东南沿海的百姓们一个安宁的日子。&lt;/p&gt;

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他还怎么当的起圣天子这个名号。&lt;/p&gt;

所以朱由榔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冷静之后就在思考如何剿灭倭寇。&lt;/p&gt;

首先就是人选的问题。&lt;/p&gt;

大明如今名将如云,可真正适合剿倭的其实没有多少。&lt;/p&gt;

倭寇水性很好,常年依海而居,派旱鸭子去肯定是不行的。&lt;/p&gt;

所以就得从擅长水战的将领里选。&lt;/p&gt;

这么看来其实人选就很固定了。&lt;/p&gt;

首先就是郑成功、郑经和他们的嫡系军队。&lt;/p&gt;

这也是如今大明实力最强的一批水师将领。&lt;/p&gt;

但是如今郑成功和他的心腹水师远渡重洋去往了马尼拉和更远的美洲大陆探索海上丝绸之路。&lt;/p&gt;

如今只剩下一个在京师礼部当官的郑经可堪一用。&lt;/p&gt;

虽说是虎父无犬子,郑经本人也确实亲身经历过几场大仗,但是剿灭倭寇这种规模的战斗能否把担子全部压在郑经的肩膀上朱由榔还真的是没有想好。&lt;/p&gt;

主要是万一失败了,不仅朱由榔的脸上不好看,郑经的脸上,郑成功的脸上都不好看。&lt;/p&gt;

而且这样一来朱由榔就等于是把郑经给捧杀了。&lt;/p&gt;

所以这个念头刚刚生出不久就被朱由榔给掐灭了。&lt;/p&gt;

如果郑经不行还有谁呢?&lt;/p&gt;

朱由榔第一个想到的是山东登州起义的于七。&lt;/p&gt;

于七这个人本来就是戚继光的外甥。&lt;/p&gt;

虽然隔了几辈,但是肯定还是有家学传承的。&lt;/p&gt;

这一点从于七训练的军队就可以看出。&lt;/p&gt;

于七一直是以戚家军当时的训练方法训练这只军队的。&lt;/p&gt;

事实证明这只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不仅可以打软仗,打起硬仗来丝毫也不含糊。&lt;/p&gt;

而且于七的战斗经验也十分的丰富,甚至当年去过东江镇和清军鏖战。&lt;/p&gt;

这样丰富的作战经验,朱由榔若是把他拔出来作为主将,应该不会有人反对。&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