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何守义出兵救援(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不得不说,梅知府此刻十分感激师爷。&lt;/p&gt;

这个师爷关键时刻还是靠谱的,总是能够给他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lt;/p&gt;

这个时候向朝廷上书呢,其实还是很关键的。&lt;/p&gt;

但是福建距离京师距离太远,一来一回没有一个月肯定来不及。&lt;/p&gt;

所以梅知府向朝廷上书求援只是做个姿态,向邻近浙江布政司的剿倭大将军何守义求援才是正理。&lt;/p&gt;

虽说何守义和郑经分管不同的片区,在各自片区负责剿倭。&lt;/p&gt;

但也不意味着同袍有难,他不能率部来救。&lt;/p&gt;

事实上,天子曾经明确赋予了何守义、郑经、包括于七在内的三人临时决断权力,并不把他们拴死在各自的防区。&lt;/p&gt;

这样也是为了倭寇逃窜时候他们互相扯皮。&lt;/p&gt;

只要能够剿灭倭寇,天子就会感到开心。&lt;/p&gt;

深知这点的梅知府已经顾不得许多,立即下令命人火速同时向朝廷和浙江方面求援。&lt;/p&gt;

何守义何总兵曾经受过忠王殿下知遇之恩,不可能不救郑经的。&lt;/p&gt;

梅知府心里苦啊,好不容易盼来郑经,以为盼来了救星,谁知道是个志大才疏的绣花枕头。&lt;/p&gt;

唉,只希望郑经没事吧,他可不希望自己的乌纱帽就这样白白的被人摘掉。&lt;/p&gt;

至于剿倭,谁剿不是剿?&lt;/p&gt;

如果何守义能够把福建的倭患也顺道平定,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lt;/p&gt;

梅知府实在受够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只想着能够早些过上安稳的日子。&lt;/p&gt;

...&lt;/p&gt;

...&lt;/p&gt;

消息送出去后郑经的心情安定了不少。&lt;/p&gt;

倭寇似乎没有强攻的意思,因为他们也清楚他们的人数有劣势,就这么耗着把明军耗死才是最合适的选择。&lt;/p&gt;

如此一来明军就陷入到了被动的境地。&lt;/p&gt;

岛上虽然有倭寇囤积的粮食而且不少,但是分到明军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多少了。&lt;/p&gt;

道理嘛很简单,岛上倭寇顶天了一千人。&lt;/p&gt;

就按照一千人来算,他们囤积半年的粮食,分到两万明军的手里也只够吃九天。&lt;/p&gt;

而且郑经还得匀出一些给百姓吃,所以保守估计明军只能支撑七天。&lt;/p&gt;

如果七天之后还没有援军来救,明军将面临断粮的的风险。&lt;/p&gt;

断粮意味着什么,郑经十分清楚。&lt;/p&gt;

士兵们一旦断粮,局面将彻底失控。&lt;/p&gt;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的逃出小浪屿。&lt;/p&gt;

但小浪屿这个地形地势决定了逃跑者是死路一条。&lt;/p&gt;

而且这会极大的影响明军的士气。&lt;/p&gt;

试想一支士气崩溃的军队别说主动出击了,就是死守都难吧。&lt;/p&gt;

郑经此刻情绪已经几乎崩溃,但还是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lt;/p&gt;

他现在一定不能乱,不能乱。&lt;/p&gt;

至少不能表现出来。&lt;/p&gt;

何守义何将军一定会来救他的。&lt;/p&gt;

这是距离福建最近的一支水师。&lt;/p&gt;

如果何守义不来,郑经实在想不到还有谁。&lt;/p&gt;

...&lt;/p&gt;

...&lt;/p&gt;

福建与浙江毗邻,走海路的话三日即可到达。&lt;/p&gt;

梅知府第一时间派人前往杭州,这起到了决定性的效果。&lt;/p&gt;

却说何守义和浙江巡抚不对付,但是毕竟没有撕破脸皮。&lt;/p&gt;

这几日他也应邀参加了浙江巡抚魏远勋举办的宴会。&lt;/p&gt;

宴会上的来宾都是杭州府的名流,既有文坛雅士,又有豪绅地主。&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