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三名主考官中,万俟卨是参知政事,汤思退是枢密院同知,都是二品朝廷大员,身份尊要,权势颇大。而史浩的官职却有些拿不出手了,因为史浩的正式官职不过是国子监的博士而已。轮品级,不过是正五品的文官官职而已。而史浩的兼职其实不值一提,侍御史这个官职是言官的身份,很多官员都身兼这个官职,只是为了让他们有资格上奏言事罢了,可不是什么实权之职。
所以,若是以官职等级的高低而论,史浩甚至不能再万俟卨和汤思退面前站着说话。
然而,在此次科举大考之中,三人同时为主考官,则是平起平坐的局面。皇上说了,三名主考不分主次,遇事商议而决。在这临时的差事中,硬是将三人拉到了同一等级上。这件事本身就让万俟卨和汤思退很恼火了。更何况,这一次的科举本来是秦党将主考官包圆了的,可是这史浩硬是仗着皇上对他有所好感而不要脸的毛遂自荐,抢走了一个主考官的职位。秦桧很生气,万俟卨和汤思退也很生气。
此次科举之前,秦桧便跟万俟卨和汤思退等人说过。朝廷如今取士,必须要严格把关。一些妄图为岳飞等人翻案,将和议看做是向金人屈膝,怀有异见不满的想法的人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入仕的。所以这一次的科举必须要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有这样的想法的举子,哪怕只是流露出一点点,都将不可能高中。
本来这件事并不难办,如果所有的主副考官都是自己人的话,这件事轻松简单,毫无困难。可是,这个史浩半路上杀进来,夺了一个主考的位置后,整件事便变得有些难以操作了起来。因为同样作为主考,史浩拥有否决之权。按照评阅的原则,取士的规则是三人一致达成共识,都无异议的情形下,举子才会被录取。如果有一人反对,则行不通。这便让秦相的打算落了空。
所以,在大考拉开序幕的时候,三位主考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汤思退便话里有话的暗示过史浩。
“按照朝廷的规矩,我们三人同为主考,不分大小高低。但是本官却是明白,做事不能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主事也不能同时多人主事。要办好这次大考的差事,咱们三个必须保持一致,且必须要有人出来主事才成。我的建议是,万俟大人官职最高,年纪也长,所以我是会尊从万俟大人的意见的。这会让这次差事办的更加的顺畅些。毕竟我们三人都身负重责,绝不能把差事办砸了,那将辜负皇上的信任。”
这话其实便是说给史浩听的,告诉史浩,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唯万俟卨大人马首是瞻才成。史浩当然听得懂,但是他并不接茬。史浩这一次争取主考官的位置便是避免被秦党一手遮天,将他们的党羽全部弄进朝廷里,又怎会唯别人马首是瞻。不过史浩自己也有打算,他也并不想搅局,只要那两人做的不那么过分,那么自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大考如此重要,自己也不想搞砸。
虽然史浩没有表态,但在过去的几天里,三人之间的合作还算是融洽。评阅考卷开始之后,史浩也并没有特别的同两人为难。有些举子的答卷其实史浩是很不想让他们通过的,但是万俟卨和汤思退若是都同意了,史浩也不过是提出一些疑义,两人若不肯接受,史浩也不会去闹僵此事。
但是现在,当史浩看到被万俟卨和汤思退黜退的这名举子的文章后,他决定必须要力争了。虽然他并不知道这是那一位举子,但那不重要。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必不会成为秦桧党羽。而且,那文章有理有据言辞恳切,写的极好。无论于立场和现实都很对自己的胃口。
“史大人,这名举子的文章里充满了叛逆之言和大言不惭。我和汤大人一致认为,这种人是不能让他入仕的。史大人,本官知道你爱才,说实话,这名举子的文章文采不错,但你莫忘了,我们是为国取士,取得是对朝廷有用的人,而非是这种妄议朝廷大政,自以为是,胡言乱语之人。”万俟卨沉声说道。
史浩皱眉道:“我不知道这篇中兴论中哪里有万俟大人所言的那么严重。我出此题,不就是要让举子们畅所欲言,提供治国方略的么?万俟大人说的话我可真是有些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