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衣锦还乡(1 / 2)

李海军骑着摩托车,一路上风驰电扇。

把油门扭到底,李父坐在挎斗子里,颠的屁股生疼。

李金鑫年轻,她坐在后面兴奋的大吼大叫。

“你小点声,我的耳朵啊。”

李海军烦躁的朝着身后的妹妹喊了一声。

“不嘛,我就要喊。”

李金鑫竟然站起身来,扶着他的肩膀大喊:“飞咯,飞咯。”

真是小孩子心性,眼瞧着开学都上初一了。

摩托车路过不少村子,引起不少人的羡慕。

等到了南屏公社都已经是傍晚了。

李海军让李父带着妹妹先回家,他要去找牛书记。

“海军?”

牛书记看到他惊喜道:“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李海军拉着牛书记:“牛叔,走公社办公室里说,有好事。”

俩人进了屋,牛书记很谨慎的把门关严了。

“牛叔,我当食堂股长了。”

牛书记等着铜铃般大眼:“咋,这才几天又升官了?”

李海军点头:“嗯,往后机修厂食堂我说了算。”

“你说的好事?”

李海军也不藏着掖着:“你儿媳妇,你表弟家的孩子我能提前给安排进厂。”

牛书记激动胡子都翘起来了。

“你这叫我说啥好呢。”

“牛叔,咱也别客气,想进厂当临时工也是有条件的,我还有个提议,如果这事能成,往后牛三跟他媳妇,还有您表弟家的孩子,都能有机会转正式工人!”

“就算暂时不能转正式工人,但干满三年,我也能想办法,等回去我就把他们都调我们食堂工作,食堂的工作跟打扫卫生有什么区别,我不说您也明白。”

牛书记:“咱都不是外人,有什么条件你说。”

李海军:“我要二十只鸡!”

牛书记:“没问题。”

李海军:“明天就要。”

牛书记:“我晚上就给你准备好。”

“在弄些山货,这次厂领导要招待总厂跟兄弟单位,木耳蘑孤这些给我准备点。”

牛书记拿本记了下来。

“还有吗?”

“鸡蛋什么的,你看着弄点就行,当个添菜。”

“最重要的是,我想跟咱们公社合作,跟咱们公社的乡亲们收购家禽,蛋类,瓜果蔬菜。”

牛书记:“这个不难,各村赶集的时候也都会拿出去卖钱,换点油盐酱醋回来填补家用。”

“牛叔,您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长期收购,当然,您放心,该给的钱厂里不会拖欠。”

“只要大家农闲的时候多养点家禽就成。”

“各家也都有自留地,蔬菜也不缺。”

牛书记:“有点难度,各家各户家禽的数量不能超过十只。”

李海军:“所以啊,这就需要您出面了。”

“让他们分家,这样的话养殖家禽的数量就被成倍的增长。”

牛书记:“这不成,你也是从南屏公社走出去的,老人在不分家,这个道理你是懂得。”

李海军:“牛叔,利益的驱使,我相信他们愿意分家,再说了分家也只是名义上的,他们依旧还是在一起过不是嘛。”

牛书记:“你说的在理,可是光给钱恐怕诱惑力不大。”

“你也知道乡下缺什么,布票,油票,细粮票,这些东西才是大家最看重的,穷人家一条裤子几个人轮班穿,要是能多搞点票据,这事我还能去运作一下。”

李海军:“我用一下公社的电话。”

李海军用公社电话给刘峰打了过去。

“厂长,遇到点困难。”

刘峰:“肯定是能解决的困难,不然你也不会给我打电话,说吧什么困难。”

李海军:“厂长就厂长,看的通透、”

“二十只大公鸡我明天就能带回去,但其他物资人家不仅要钱,还提出一部分用布票,油票,细粮票支付。”

刘峰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就这事啊?”

“你可以答应,具体需要多少钱,多少票你统计完了,告诉我一声。”

“那行,明天我再给您打电话,还有一件事求厂长,再给我两个临时工的名额,正好会餐也缺人帮忙。”

刘峰:“见到东西,这俩名额我就给你。”

啪嗒挂断电话,焦敏问道:“海军来电话?”

刘峰点头:“嗯,跟人家接上头了,但是对方不仅要钱还要一些票。”

焦敏:“只要能得到物资,那就给他们,咱们厂挤一挤还是能节省不少票的。”

李海军这边挂断电话,还是那种古老的拨盘电话。

“牛叔,你都听见了。”

“交易成功,你儿媳妇,亲戚就能直接去厂里报道。”

牛书记:“那还等什么?”

“咱们这就一个村一个村的跑一趟,把这事落实了。”

俩人骑着摩托车离开公社,路过牛家的时候,牛书记让自己婆娘杀鸡宰鱼,去供销社买酒。

第一站,小王庄。

“咱们直接去小王庄生产队长家。”

“王四海。”

“牛书记!”

王四海趿拉着黄胶鞋:“我说今个怎么喜鹊在叫呢,原来贵客临门啊。”

牛书记:“你小子别跟我插科打诨,今天是真的有喜事。”

到了屋里,王四海让家人沏茶。

牛书记:“别忙活了,有正经事。”

“这位是四九城机修厂的食堂股长,李海军,来咱们公社给咱们送好处来了。”

“你们小王庄谁家有家禽,鸡蛋,瓜果蔬菜要卖的机修厂都收了。”

王四海:“领导同志,不知道价格?”

李海军笑道:“放心,绝对公道,你们平时在集市上卖什么价,我就多少钱收。”

王四海腾起站起身来:“二位领导坐着,我这就去村部广播这个好消息。”

李海军跟牛书记对视一眼,眼里都是满意。

喇叭广播完了,各家各户的人都来了村部集合。

院子里,墙上,房顶上,四处都是小王庄生产队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