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飘尘适,Ж刀の魂Ф,二个人的阳光,嵘骏,龙马123,紫刀布衣,flyingtree1,无名先生之能人,sunny-son,东靖家园,书友1308141722...念陶,呜呜...,lizd01,达玛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快乐幸福,事事顺意。×××××××××××××××××××××××××××××××××这与后世果然大大不同啊!朱永兴在亲卫的保护下,登峰临桥,四下观察后不禁发出感慨。想当年,他在游览此地风光时,天生桥已经被妥善地保护起来,并作了加固处理,两端的崎岖小路也被重新修凿加宽并镶砌了石阶。而“天生桥”两边更是设了护栏,桥下的河水也修了水电站,游人在这里可以凭栏远眺,发思古之幽情。而现在,走在“天生桥”上狂风劲吹,桥下惊涛骇浪,令人胆颤心惊,哪里还能从容平静地观赏奇景呢?而且,如果用炮猛轰,通过“天生桥”还是可能的,但沿着崎岖的小路仰攻天风寺,那就绝对是一场噩梦。显然,对面的清军也认为敌人不可能从这里突破。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防守对面山崖的清兵只有数百,而且脸色也显得轻松。他们在等着明军过桥,便箭矢齐下,使明军在狭窄不过两米多的桥上血流成河。夏秋之季,有名的下关风还是要小一些。但朱永兴并不想用尸山血海夺取天险。他命令少量明军举着盾牌向天生桥做了试探性的进攻,稍遇挫折便收兵而回。接着。他又把大部明军调至山后,只留下数百人防守,做出了知难而退的姿态,以麻痹清军。月亮升上来了,夜色变得苍白。暗影好象散了,到处都看得清楚了,甚至辨得出脚下一根根的草茎。壁立的山峰,从脚到顶。全是苍黑的岩石。有些地方,非常突出,好象就要崩下来一样;有些地方,又凹了进去,如同里面有很深的岩洞,岩石上下的缝隙里,到处长着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和荆条。看来象巨人身上的粗毛一样。再涂上一层苍茫的夜色,就更加显得凶残吓人。朱永兴啃着干粮,喝着葫芦里的水,不时望向对面山崖。清军燃起了篝火,更远处的江风寺也有点点灯火。不知道那支迂回潜越的奇兵怎么样了,是继续在跋涉。还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点,或是已经开始了偷越行动。不管怎么样,现在时间还早得很,朱永兴勉强压下心中的胡思乱想,闭上眼睛开始休息。………………月光同样照在距离天生桥十余里的西面的山峦树林上。人影在悬崖上晃动着。在这里望向对面,是象刀切般的齐刷刷的悬崖峭壁。可比这里要低一些,但峡谷之间总有三十多丈。站在崖边向下看,黑洞洞的深谷,巨石吊悬,阴风飒飒,刮肉透骨,哗啦啦的急流声冲入耳鼓。对面崖上的树木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喳喳乱响。因为林梢的摆动,映射得好象所有的山都在摇晃。让人觉得头晕目眩,站立不住,紧张得手握两把冷汗。西南风啊,还不小呢!几个炮兵测量着距离,估量着风速,认真商量了片刻,将小号的轰天炮调整着方向,然后装填药包,又把一块契合炮口的圆形木板放进去,再就是一个铁制挠钩,挠钩后面拴着长长的已经被水浸湿的粗绳。十几个明军撑起了一个巨大的黑色布幔,以遮挡发射的火光,这是防备远处的清军看到的举措。一切准备就绪,炮兵点燃了导火索,片刻后,随着一声闷响,木板推着挠钩飞出炮口,向着对面射去。“拉,慢点往回拉。”挠钩落了下去,也看不清是否刮到了树木或岩石,一声命令下达,几个猛猛勇士开始用一个简易的绞盘收紧绑在树干上的绳子。粗绳被慢慢绷直,往回拉扯,总兵张国用和李承爵瞪大眼睛瞅着,希望一次便能成功。直到粗绳再也不动,三个壮汉也绞不动辘轳时,两人才松了一口气。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用小型的轰天炮发射拴着绳子的挠钩,挂住对面山上的树木,听起来简单得很,但真要想出来,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就是思维的局限,为什么有人通过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搞发明创造,而有的人却天天熟视无睹,就是这个道理。朱永兴的知识比这个时代的人宽泛得不知多少倍,智取华山知道不,袭取奶×头山知道不,绝谷走钢丝知道不,嗯,这个道理也是相通的。“再过去几个,然后再继续抛绳子,不管刮没刮住,都有人能帮着固定。”张国用转向李承爵,用商量的口气询问道:“你看如何?”“这个办法最稳妥。”李承爵点头称是,又不忘恭维了一句,“张总兵不愧是跟随殿下最久的将领,这细致周密深得殿下用兵之精髓。”张国用心中自有一种得意,殿下出缅入滇之时便投效,自认为资格最老,战功也著。而李承爵等人虽然在征伐安南时也有功劳,但却不能和他们相比。“李总兵过奖了。”张国用表面上还得表示谦虚,摆着手说道:“皮毛,只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殿下之谋,神秘莫测,若想学到精髓,谈何容易?”“那是,那是。”李承爵连连点头,倒是由衷地赞叹,“相关器物早已准备,殿下未下永昌,便已算到龙尾关,决胜千里,亦不为过。”几个明军将滑轮套上绳子,滑轮上拴一根稍细的绳子。下面则绑好绳兜。这样一来,飞越深涧天堑便不用费力而惊心的攀爬。依靠自然的角度,人坐在绳兜里,如腾云驾雾般便飞了过去。然后这边再用那根稍细的绳子把滑轮拉回来。把极度危险,极度困难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如此方便,恐怕也只有朱永兴能做到吧!一个瘦削的士兵率先坐进了绳兜,身上带着些应用物件,顺着绳子滑了过去。身影隐没在对面的黑暗之中。过了好一会儿,粗绳不断晃动,显然是过去的这个明军士兵正在加固那边的绳索。稍后,一点微弱的红光在对面山崖上亮了起来,向着这面划着圆圈。滑轮被迅速拉回,又浇上些油脂,一个个的士兵开始飞越天堑。等到过去了十几个人。小轰天炮再次发出闷响,接连抛出五根大绳,被对面兵士加以固定后,人员偷越的速度大大加快。事已成矣!张国用和李承爵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天险啊,就这么过去了。等到突然在天风寺侧后发起进攻。再接应主力攻克天生关,这大功便到手了。………………太阳还没有升起,但空气里已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草上也已掩盖了灰色的露水。早起的鸟儿在半明半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而在遥远的天际。则有着一颗最后的晨星正凝视着,有如一只孤寂的眼睛。已经将灭的篝火被添柴烧旺。水被一壶壶烧开,分发给参战的官兵。一碗开水下肚,几块干粮充饥,露宿山林的不适被冲去了大半,临战的兴奋逐渐浸染身体。尽管上半夜朱永兴便得到了偷越成功的报告,但他知道要打响战斗,还需很长的时间。望山跑死马,偷越地点离天生桥不过十里之遥,但却要翻山越岭,经历很大的艰辛困苦,才能绕袭天风寺。只是这种程度的跋涉攀登,可要比大军翻越积雪覆盖的苍山,直捣大理要容易多了。魏君重又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对面,这已经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重复了多次的动作,显出了他心中的焦急。朱永兴淡淡一笑,看着炮兵把轰天炮依着山势架好,直指天生桥对面的清军阵地。乱炮轰击之下,冲过天生桥当然是可能的。然后呢,猬集于狭窄的区域内,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仰攻天生关?那个时候,火炮用不上,就算是用人命堆,恐怕也很难取得突破。“风向,风速,要特别注意。”朱永兴对前来报告的炮兵小队长提醒着,“炮口应有所偏转。”炮兵小队长领命而去,朱永兴捧着手中的茶杯,暖着手,却听到魏君重发出一声兴奋的喊叫。“殿下,殿下。”魏君重几步跑过来,把望远镜递给朱永兴,叫道:“火,火光,在江风寺。”朱永兴急忙拿过望远镜,其实已经用不着了,火光虽不大,但在这里也能看到见。只不过,用望远镜的话,兴许能把情况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朱永兴感觉失望了,他暂时还判断不出那火光是清军燃着的,还是战斗引发的。“殿下——”魏君重焦急地说道。“稍安勿躁。”朱永兴并没有放下望远镜,嘴里说道:“命令部队,做好进攻准备。”“是,殿下。”魏君重赶忙向下传达命令。“轰,轰…”爆炸声传了过来,虽然已不是很真切,朱永兴却立时知道江风寺的战斗确实打响了。虽然从元江出发时并没有带手榴弹,但也现做了一些需要用明火点燃的土炸弹,而在敌人防守的地方出现这种声音,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进攻!”朱永兴立时起身,抽出宝剑向着天生关一指。“开火!”早已准备停当的炮兵小队长跳上一块大石,高举红旗,猛地向下一挥。“通,通,通……”闷响连声,白烟升起,又旋即被风吹散。十几个黑色的炮弹飞过天生桥,能看清在空中被强风吹偏,但经过调整的发射角度最大限度地纠正了偏差,纷纷落在了清军的阵地上。片刻后,巨响一声接着一声,炸起了无数的碎石。比在平常土地上更显威力。待命的明军呐喊上前,两排刀盾手横列于崖边。火枪手排列于后,向着对面发出一排排猛烈的齐射。不一会儿,轰天炮又是一轮齐射,这回打得更准,炸得更开。乱石激射,又纷纷落下,加上轮射不停的火枪,守卫天生桥的清军被压得抬不起头。鼓声隆隆。身着重甲的明军向前冲去,踏上了天生桥。虽然行动稍为缓慢,但重量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下关风”的狂吹。有清兵冒死阻击,有明军士兵坠落桥底,火枪的射击声夹杂着双方士兵的惨叫声,天生桥再次成了血腥的战场。风,在耳边呼啸。两杆长枪从侧上方刺来。直取百户陈相鹏。而他的钢刀刚从一个清兵的脖颈中抽出,已经没有时间招架,他赶忙身子一斜,向旁边扑去。枪尖在肩甲上划过,发出刺耳的声音,掩护的火枪继续射击。一杆长枪颓然落地,另一杆长枪匆忙回抽。陈相鹏伸手抓住枪杆借力,脚蹬一个石缝,猛地一蹿,刀光一闪。将清兵的脑袋削下一半。然后,用肘部在石崖边上一搭。合身一滚,翻上了清军的阵地。刀枪接连袭来,击打在陈相鹏滚过的岩石上。一排火枪射来,惨叫声响起,几个起身砍杀的清兵非死即伤,在血箭喷溅中纷纷倒地。陈相鹏不敢仓促起身,只是躺在地上翻滚着乱砍,却不离崖边,只为后面的士兵创造有利的条件。一个明军士兵被同伴托举而起,刚刚露出石崖边便把手里的长枪乱砸乱刺,两个清兵被击杀,他也随即被刺中肩膀,惨叫一声倒了下去。数个明军再次踩着同伴的肩膀出现在崖边,一通枪来刀去的厮杀后,有两个明军翻了上来。火枪停止了射击,陈相鹏赶忙旋身而起,和这两个明军互相倚靠,接连杀死了三个清兵,掩护着数个明军再次登上崖顶。崖顶的安全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明军越过天生桥,再登上崖顶,与残存的清军展开厮杀。“成功了。”朱永兴的望远镜已经离开了崖上的战场,通往江风寺的崎岖小路上出现了一面红旗,正在向天生桥快速移动,那是已经夺取了江风寺的偷越部队派兵前来接应了。朝阳在遥远的山边探出头来,喷发出光焰。周围的景物一下子流注了清新如燃的晨光,起初是鲜红的,然后是大红、金黄……那面红旗被风吹得猎猎飞扬,在太阳的光焰下,红得象火,仿佛正在熊熊燃烧。……………走过黑龙桥不远,便是通关的敌楼,书有“龙尾关”三个大字。楼上还有两层,在楼檐口下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龙关锁钥”。车队中的段琬儿抬头看了看,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什么御敌防守、固若金汤,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不过两日工夫,便被明军攻取,听说还是岷殿下亲率兵马,从绝险之地天生关取得突破的。唉,亏了自己还自以为高明地献计献策,真是班门弄斧。其实人家心中早有妙策,自己的侃侃而谈显得多可笑。段琬儿丧气地垂下头,闷闷地随着车队直入龙尾关。龙尾关的街道上厮杀的痕迹并不重,天生关被袭取,对于守关清军是致命的心理打击。等到最靠近天生关的碉楼被攻取,城下的明军通过云梯可以顺利地进入关城后,清军便打开北城门,向大理方向溃逃而去。天险哪,可以成为战斗信心的凭恃,也能够成为丧失斗志的主因。这就是朱永兴所说的,险在心中的原因所在。车队并未在龙尾关停留,而是直出北门。除了朱永兴率领的袭取天生关的部队伤亡较大,也比较疲惫外,其他的部队都还保持着不错的体力,精神状态也在连战连胜的鼓舞下,很是饱满。兵贵神速。朱永兴和晋王李定国、赵王白文选紧急商议之后,决定主力不做停留,出关直取大理。不到三十里的路程,今晚便可兵临城下,给大理守军更大的心理震慑。骑兵已经追击溃逃的清军向大理而去,大部队则稍作整顿后开始出发。朱永兴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坚持着骑马而行。已经不是长途行军,便不用节省马力,用脚丈量了。在行进了五六里路后,赵王白文选便催马来到了朱永兴身旁,象是说闲话般地与朱永兴聊了起来。“这湖广绿营,比甘陕绿营还要差上一些。”朱永兴谈着自己的感觉,“天险未破时,还能够拼命厮杀,可一旦没了凭恃,便斗志丧失。”“如果不是有腾冲之败,甘陕绿营也是一支劲旅。”赵王白文选轻轻摇了摇头,显然对攻取永昌时,甘陕绿营的表现有些不屑,“满洲兵,汉军旗,三藩之嫡系兵马,然后才是各省绿营,其中甘陕绿营和湖广绿营尚是战力不错的部队。三藩之军,又以三鬼最强,尚奸次之,耿奸再次之。”孔有德既死,后继无人,已无藩王之称。而广西的孙延龄,虽然也踞一省之地,但已经不属于三藩之列。“甘陕绿营还有一支劲旅,日后若对战,尚要谨慎小心。”朱永兴想到了贵州的赵良栋,不由得提醒道:“张勇,赵良栋,皆是名将,不可小觑。”“张勇已败在殿下手上,胆必丧矣。”白文选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也似乎在恭维朱永兴,笑道:“赵良栋嘛,既在张勇之下,也不足虑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