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九九九年,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这一年对于陈汉生他们来说,也是做出转型,奔向新纪元的重要一年。
因为这一年,赚得机器不停歇的‘华盛’,又在陈汉生的规划下,准备再在西安原有厂址的基础上开拓二十来亩的生产用地,再建五个大厂房,以应对日益增多的订单的需求。
“嘎子,新的建筑用地已经批复下来了,就等着你回来,开年以后,盯着工程进度了。”
两千年的伊始,陈汉生在一个周六下午跟刘嘎子的视频对话中,心情颇为愉悦地说道。再过一个多月,刘嘎子他们就要从国外学成归国了,也正好能赶上中国的世纪新年。
“没问题,哎呀,这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咱们工厂就成立有两年多了,我还记得九七年七月份,制衣厂成立那会,真是兴奋地我经常夜里醒来都是笑着的。不过两年,咱们的规模就变成了那时的三四倍。
汉生,我挺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的,你说我要是跟我二叔继续干下去,哪有现在这般光景。”
视频里,刘嘎子以往非主流的碎发,变成了中规中矩的板寸,但却让他的成熟稳重的气息展露无遗。他的衣服是灰色的棉质衬衫,身后一个大壁炉‘啪吱啪吱’冒着光芒四射的火光。
“所以说你是个好运气的人,跟着哥哥干,有肉吃。”
看着屏幕里帅气阳光的大男孩,陈汉生忍不住调侃道。
“得了吧,咱俩谁大谁小还不一定呢,上次我出国前,我娘给我拿户口本,嘟囔了一句,说什么我户口本上的生日都不是真的,但是具体哪里生的我,她也记不清了。
不过不管你是哥还是弟,确实跟着你是有肉吃的,而且还是那种肥而不腻的绝版东坡肉。”
为这事,刘嘎子还郁闷了好些日子,他娘说他是跟陈汉生一年生的,但上户口时,都是隔了好几年才上上去的,然后神经大条的刘嘎子爹娘就忘了自家这唯一的男丁是几月几号生的。
那个年代又没有出生证明啥的,他们只能把孩子的生日用一个估算的方式给报上去了。
“哈哈……”
陈汉生知道刘嘎子年龄这事,有此几个高层电话会议开完以后,剩下他和刘嘎子还有谢坤在闲聊,然后刘嘎子就提了提这事。
但他并没有把这事放心上,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孩子在医院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生的比比皆是。很多孩子的出生年龄由于各种原因,报大的报小的都有。
陈汉生的户口本上好像年纪也比实际的大了一两个月,陈老汉当初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万一儿子成绩不咋地,能早成年两个月,到社会上赚钱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