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左城外大营,中军帐内人声鼎沸,休息了一下午的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召集众将军议,此次曹州之敌灰飞烟灭,东南道行军形势一片大好,所以接下来该怎么打仗,是将帅们关注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面前是一片坦途,距离伪帝所在邺城,不过两三百里距离,所以需要主帅、西阳王宇文温立刻作出决定,定下战略。战前,宇文温就已经和主要将领们议定了几个不同的战略,若己方左城一战败北,那就退守亳州小黄;若己方左城一战惨胜,那就稳扎稳打,横扫河南,其中包括东面的青齐之地。若大胜....届时再说。而现在确实是大胜,所以看着西北方向门户顿开的邺城,让宇文温和将领们心跳加速。尉迟氏的伪朝廷如今只有三支大军,一支由尉迟勤率领,在河东蒲津隔着黄河,与关中的朝廷大军对峙;一支由尉迟顺率领,在河南郑州与河南道行军对峙,剩下一支曹州大军,现在已经被东南道行军歼灭。所以,趁着另外两支军队没有回过神,东南道行军集中兵力突击邺城,让伪朝廷速灭,短期内结束战争,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选择有些冒险,因为是直接置东西两翼(东翼青州,西翼郑州)敌军于不顾,行的是精兵斩首战术,一旦突袭邺城的精兵无法速下城池,很容易被反应过来的敌军包围、歼灭。这种斩首战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进攻邺城之前,得拿下黄河渡口白马津,守军在作战时很大概率烧断浮桥,那么己方渡河需要时间,邺城那边得了喘息机会,不至于完全猝不及防。邺城守军即便没有野战能力,但守城的能力总是有的,即便只有一日时间作反应,关闭城门总能做得到,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己方在邺城里没有内应,很难一战破城。说白了,派精兵突击邺城是大冒险,成功的话收益很高,但失败的话,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却让今后的战事进展扑朔迷离。因为若是把这股精兵投入到别的方向,收益同样很大。譬如,东南道行军不是北上突击邺城,而是分兵东进,收复青州总管府地界,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分兵西进,包抄郑州尉迟顺的后路,配合河南道行军将其歼灭,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比起孤军深入、突击邺城的战略,分兵横扫黄河以南的选择更加稳妥,风险小,收益却不小。歼灭了郑州尉迟顺大军,官军再挥师北上,因为河东尉迟勤大军无法动弹的缘故,邺城同样孤立无援,届时攻入河北地界的官军,数量占有优势,肯定不会是孤军深入的局面。但这样一来,战争必然拖延到明年,何时结束还说不准。两种选择,一种是速胜,风险大收益大,一种是缓胜,风险小、收益略小,对于武人来说,其实都无所谓,反正只要打仗就必然有立军功的机会,而对于执政者来说,速胜,是减少损失的最好选择。宇文温算执政者么?目前还不算,但不妨碍他以执政者的角度看问题。从大象二年时起,天下纷乱近十载,苦的是平民百姓,伤得是国家根基,打了那么久的仗,百姓身上的负担很重,服兵役、服劳役,还有各种摊派、多如牛毛的赋税,再这样下去,胜利者如何收拾烂摊子?战争旷日持久,百姓家破人亡,人口锐减,百里无人烟,水利设施破败,大量土地荒废,粮食产量骤减,这样凄凉的局面,待得战争结束,可能要花上数十年才能恢复。对于宇文温来说,他是“过来人”,知道一个“历史”,那就是隋末乱世结束后,李唐取而代之,然而天下户数要到天宝年间,才超越隋朝巅峰时期的天下户数。这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当然,天宝年间的天下户口数,其中肯定不包括大量隐户,可能唐朝总人口超过隋朝巅峰期总人口的时间不到一百年。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对于武人来说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灾难,国以民为本,如果能速胜,对于快速恢复国力、让百姓修生养息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从作战角度来说,突袭邺城,就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样,有机会最好试一试,以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胜利。邺城一下,河北各地可传檄而定,战争结束,将士们在邺城就能过年。此时,主张精兵突袭邺城的将领有很多,行军总管史万岁便是其一,他愿意亲率骑兵突袭邺城,即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也在所不惜。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史万岁极力主张以奇胜,不给尉迟氏死灰复燃的机会,尽快结束战争。而另一些将领认为要“以正合”,己方分兵横扫河南、站稳脚跟才是最佳选择,待得把郑州尉迟顺大军解决,再以优势兵力渡过黄河北上进攻邺城,行军总管韩擒虎便是持如此意见。他认为,按着如今形势,朝廷剿灭逆贼是迟早的事,并没有到必须冒险一击才能扭转局势的地步,既然官军胜券在握,那就没必要行险,平白增加变数。而邺城及周边驻军即便无力野战,但据城死守的能力肯定有,己方派精兵突袭邺城能否成功还未有太大把握,还会白白浪费打开局面的战机。曹州之敌土崩瓦解,是己方收复青齐之地、歼灭尉迟顺大军的绝佳机会,如果贸然分兵突袭邺城失败,再想短时间内收复黄河以南州郡就很难了。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双方争执不下,只能等主帅来做决定,而向来善断的宇文温,现在犹豫不决。说白了,因为利益纠葛太多,导致他下不了决心。作为全军主帅,单纯以作战的角度来看,突击邺城,速灭伪朝廷,这可是大功一件,没理由不试一试,只是成功率不算高。作为有想法的人,宇文温当然希望自己掌握大权时,天下不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凄凉景象,所以速胜、让百姓修生养息是很好的选择。但这样一来,河北的世家高门、各地豪强的实力依旧完好无损,五姓七望,依旧是士人敬仰的对象,谁都会以娶到五姓女而感到自豪。门阀政治,会继续延续下去,满朝文武都是姻亲或者叔伯兄弟,日后再想改革,恐怕难度要翻上几倍,甚至拿着刀都没地方下手。所以,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宇文温希望己方缓胜,换得一个斩草除根的机会。让邺城朝廷苟延残喘,对方必然为了保命而分权,以此吸引河北各地世家高门、豪强大户来勤王,河北的地方实力派很可能会因此站在邺城朝廷这一边。届时,大举渡河的长安朝廷军队,可以将这些人斩草除根,来一个总清算。以地域集团而论,是关陇集团对山东集团的总清算,当年的东西魏、周齐对峙,要在这时彻底分出结果。那时的邺城,会化为火海,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无数世家高门的精英,会被人投入漳水,浮尸阻塞河道,以辨清流、浊流!白马之祸,将会提前三百多年出现,世家门阀精英子弟伤亡殆尽,家族被打断脊梁骨,香火和血脉断绝,天生贵种们的门阀政治,提前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引蛇出洞、斩草除根,宇文温可以不靠科举这把软刀子,而是以平定逆贼的名义,直接用钢刀让世家门阀提前退场。这样的做法,对于他来说很有诱惑力。然而,其代价极有可能是战争旷日持久,河北,在这个时代可是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发达地区,是中原最富庶的精华地带,一旦战乱不休,极有可能生灵涂炭。赤地千里,民生凋敝,人口要数十上百年才能恢复,这样残破的河北,宛若残花败柳。万一邺城朝廷病急乱投医,引突厥南下,或者大量雇佣契丹、靺鞨(勿吉)、奚等边境胡人打仗,那算什么?也许,自己能够决定这样的战争何时开始,但肯定没有能力决定这样的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宇文温想到这里有些恍惚,看着面前众将,难以做出决断。。。。。。。夜,宇文温独坐帐内,看着几张草图发呆,傍晚时的军议,他并没有做出决定,因为思绪很乱,便暂时休会两个小时(一个时辰),要好好想一想。无论如何,宇文温要求自己在今晚必须做出决定,而距离最后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他面前的案上,有一副地图,是按照那个时代的记忆绘制出来的地图,看着这幅包括了华北、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潦草地图,宇文温思考着一个问题。河北纷乱,获益的是谁?还用问么?除了突厥,就是高句丽。当中原战乱,南北对峙时,在原汉四郡地盘发展起来的高句丽,尚且在中原王朝(北方政权)面前老老实实,然而当北魏灭北燕时,高句丽占了个天大的便宜。北燕皇帝在行将亡国之际,带着大量官员、军队、百姓、工匠渡海逃入高句丽境内,直接让户数不超过十万户的高句丽获得了一个“升级大礼包”。北燕难民的到来,直接让高句丽人口翻倍,而随行的工匠、士兵、文武官员,直接让高句丽经济、军事上的实力都得到增强。国力本来不及北燕的高句丽,吸收了等同于本国人口数量的北燕难民,国力瞬间大涨,打破了海东(朝鲜半岛)均衡格局,并影响到了东北诸民族的生存及迁徙。本来地广人稀的高句丽,开始向南兼并百济、新罗的国土,向西侵占辽东郡旧地,随着北魏分东西,又有周齐对峙,中原朝廷无暇东顾,高句丽已经把辽东收入囊中,奴役了大量靺鞨部落,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高句丽国土面积大规模扩张,不断征服辽东的靺鞨部落,国内人口和军队规模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野心膨胀。宇文温大概能想到一幅情景,那就是河北乱成一团,战火连年,赤地千里,大规模饥荒爆发,为逃避战乱、为了活下去而四散逃亡的百姓、败兵,很容易被占据辽东的高句丽所吸收或者奴役。而轰天雷(火药)、配重投石机技术,也有可能跟着败兵一起,成为高句丽的又一个大礼包。如此一来,军备大幅升级、野心再度膨胀的高句丽,极有可能向东灭掉百济、新罗,一统海东(朝鲜半岛),国力又上一个新台阶。到那时,对方的目光必然转向中原,首先是吞下辽西,以此为前进基地,觊觎中原的花花江山,到时候一个强化版的女真金国,会提前五六百年出现在中原东北角。那个时候,统一了中原的朝廷,要抵御高句丽对幽燕边境的蚕食,必然派驻重兵集结在幽州一带,然而河北历经战乱已经残破不堪,人力物力枯竭,无法支撑大规模驻军。极端的情况,就是明末危局提前上演,而“当年”的明廷只需要对付盘踞东北的后金,如今的中原朝廷,首要外患却是北面草原上的突厥,哪里有余力同时支撑两个战略方向的重兵集团。也许,这种情况是宇文温想多了,毕竟历史上隋末中原战乱不休,高句丽也没见趁火打劫得手。然而正是因为宇文温的原因,这个时代已经提前出现了火药和配重投石机,原本历史轨迹里攻防双方是防守比进攻有利,现在,却已经变成进攻比防守要有利。“当年”的高句丽,是凭着龟缩战术死守城池,生生耗得隋、唐大军粮草供应不上,被迫撤军,若是现在高句丽有了进攻性武器轰天雷、投石机,野心急剧膨胀,未必就会安心,不会看着中原纷乱而不趁火打劫。宇文温觉得世家高门的问题必须解决,门阀政治不可以继续下去,所以把水搅浑来个浑水摸鱼是个不错的办法,但风险就是富庶的河北可能会被战火烧成白地,残破不堪。若便宜了高句丽,搞出个加强版的金国祸害中原,那么自己不就是罪人了?可是出现这种事情的几率好像不是很大,会不会是自己杞人忧天?闹钟的铃声响起,时间到,要做出决断了,宇文温的目光变得坚定,站起身,示意候在一旁的士兵近前:“去,擂鼓,召集众将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