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二章 日后方略中(2 / 2)

刘毅兴趣大增,起身走到挂在墙边的辽东舆图前,对成康说道:“哦?莫非军师有什么重大发现不成?”成康踱步到舆图边,捡起木棒,对着舆图指了指道:“将军请看这里。”成康用木棍虚空划了两下。刘毅凑近一看,“清河,三岔河?这有什么古怪之处吗?”

“呵呵,这里将军可能不知道,我久在应天府,反正日常也是闲来无事,翻阅五军都督府的资料典籍便是打发时间的好方式。最近看图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里可有个大宝藏。”成康故作神秘的说道。“哎呀,军师,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跟我打哑谜了,赶紧说出来吧。”刘毅急得抓耳挠腮,大宝藏?难道这里有什么古墓不成,军师不会是让自己去倒斗吧,在共和国的时候,什么盗墓笔记,鬼吹灯,刘毅可是没少看。

“无他,这里是金国重要的产盐地。”成康点出了秘密道。刘毅一愣,旋即大喜,产盐地?这还得了,这可真是无尽的宝藏啊。

大明的盐价起伏比较大,每个时期每个城市的盐价都不一样,众所周知,产盐地一般是靠近沿海,或者是盐水湖边。所以大明的产盐地基本集中在海岸线的周围,当然比如说苏,浙,闽,广这些地方的盐价就比较便宜。可是不管怎么样,这对刘毅来说都是了不得的战略资源,众所周知,盐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官府控制,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但是自古以来,贩卖私盐的人络绎不绝,就算是杀头也止不住他们犯法,皆是因为暴利的缘故。而现在,大明自从魏忠贤倒台之后,贩卖私盐反而猖獗起来。但凡有点本事的大户人家,都能找到一些渠道。而刘毅已经明白了成康的意思,这里是金国的产盐地,自己可以时不时的来打劫一下,这都是不需要进货的银子就能拿到的资源,不用白不用,然后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委托徽商总会销售出去,仅此一项,一年就要为新军带来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皇太极要是不满,就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要是识相,自己也不费那个力气了,直接跟他谈让他将产盐地的盐分一部分给自己,后期等实力加强了直接出兵拿下辽河口这一带便是。让皇太极彻底断了财路。

“军师,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啊。”刘毅拱手道。成康笑了,“呵呵,以后这里就是咱们水师的后花园,想光顾就光顾,恐怕皇太极也舍不得放弃这么一大块肥肉吧。不急,我们有的是耐心,要打,奉陪到底,看看皇太极在人命和海盐之间选哪个?”

(渔夫按,在嘉靖时期据朱廷立《盐政志》的记载“嘉靖初湖广、江西、南京一带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一百多块钱,应当说按照当时的粮价来做对比还是比较贵的,而且这还是产盐地附近的价格,如果是放在内地,比如川陕宁甘晋一带,银价更是翻了一番。而更高的盐价出现在草原,盐铁茶对于草原来说那都是战略物资,除了正常和大明互市以外,草原只能通过抢掠或者走私的途径来获得。正常的盐价在草原就能高达一两银子,走私的话更是需要一斤二两,并且都是现银或者以物易物的交易,从不赊账。八大家族正是通过这些战略物资的走私买卖才积累下了万贯家产。崇祯末年的银价渔夫查阅了很多资料,一般以内地一两,沿海五分的例子居多,渔夫将直接采纳这个答案。)

“那军师的第二策又是什么?”刘毅迫不及待问道。成康每次都是语出惊人,提出的战略都有极强的前瞻性。直接为日后青弋军的发展方向定下了调子。真是不服不行。看来一个好汉三个帮,怪不得刘备,曹操,朱元璋这些牛人身边都要收罗这么多谋士。关键时候,这些军师,谋士的智慧真的有大作用。

喜欢逆天明末三十年请大家收藏:逆天明末三十年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