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嗯,对对对,差不多。”夜莺不住点头。
丁琬见她这般样子,不解的道:
“朝廷要盖房跟臣妇有什么关系?朝廷为什么要盖房子啊!”
没听说那个朝代还管盖房子的,除了修皇陵、皇宫。
难道要迁都?
不应该吧,京城位置很好啊,居中,气候也好。
夜莺没有绕弯子,轻声解释着说:
“朝廷要盖得房子,跟你们脑补的铁定不一样。外面都传咱们大周,地大物博,民生鼎盛。实则你们应该清楚,耕种的地就那么些,税粮也不少,赶上年头差点儿,水灾、干旱这些,地里欠产就是家常便饭,到时候老百姓只能饿肚子。”
丁翠兰听到这里,不住点头,赞同道:
“是是是,就是这样。那年北面遭蝗灾,要不是我们手里有些粮,根本挺不去。娘娘应该也知道,为了这救济粮,当初可是闹了不少事儿呢。”
平阳县的县令,当初就跟琬儿吵吵起来了,而且还误会大哥。
这都不是什么秘密,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大家都清楚。
夜莺颔首,继续又道:
“对,就是这样。耕种不能少,还要减轻老百姓负担,所以殿下跟萧大人他们,一起重新定了规划。首当其冲的就是你们,毕竟咱们关系摆在这儿。”
姑侄俩互看一眼,纷纷点头。
如果是为老百姓做好事,那她们义不容辞。农家生活那么多年,对于农村的事情,她们可说了如指掌。
“先说这公房的事情。你们都知道,有些有身份、有家底儿的人家,都会在各处建有别庄。二进、三进、甚至五进的院子。大不说、还占地方,而且基本不过去住,就那么摆着罢了。”
“殿下的意思是,把农村这样的别庄重新归置,京郊那些房屋,也给他们统一安排。这样空出来地,可以扩宽官道,也可以留着种粮食。各地官道路不好走,这是一连串的动作,环环相扣。”
“正好今年因为安平县主跟丁琬种麦子的事情,让咱们知晓一年两次,一亩地当两亩地用,是可行的。京城往南,都可以种北芪的麦子,日积月累,咱们各地的粮仓就会填满,届时……”
夜莺说的滔滔不绝,丁家姑侄听得聚精会神。
从增加种地面积到减免税粮,再到修路缩减运送时间,修缮沿河堤坝……
每一项都是烧钱的事儿,每一个都不容易,或者说根本不轻松。
当初的科举改革有多难,那太子妃现在说的事儿,就会更难。
缩减各家别庄,不说旁的,就是丁琬自己,也心里不快。可若不配合,就会增加房屋用地税银。
按年来算,一年多少,七十年起付,数目不小。
给京郊农村户民统一安排房子,这个他们会很高兴。大部分都在城里做事,搬进城还有现成的房子,两全其美。
但其他就……不清楚了。估计谣言得传一传,说一说。
至于这官道,用青石板休官道虽然贵一些,但路好走了,马车来回运送东西就很方便,能拉动各地作物。
就如同辽东那边,果子的种类就那么多,如果官道真的修了,南方的蜜桔等物,也不是不能进到辽东。
还有就是税粮,彻底推翻了原来大周的标准,创新出了摊丁入亩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