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二十名的,一个三十几名的,一个四十多名的,是清风学馆和其他学馆的。
总之,还是严家的鸿远学馆中秀才的最多。
学馆的谢瑾安和馆长都很开心,但是严家族长和严阁老跟他们心境却不同,毕竟这次学馆考中的秀才中,只有严正一个人姓严。
喜报敲锣打鼓的送到秦张村秦家的时候,甄氏拿着柳一一早就准备好的赏钱,乐呵呵的送到每一个来报喜的人手里。
秦张村的人比秦家人还兴奋,全都聚集在秦家,都说老秦家的坟里冒青烟了,才走了一个秀才,又考中一个秀才,他们家风水太旺了。
秦老族长也跟张里正商量着,要给秦三郎大办流水席。
秦三郎考中秀才,秦家又可以免赋税了,再加上这两年柳一一也给秦家赚了不少银子,秦三郎家算是秦张村的大户了。
秦张村要办流水席,秦三郎不但把他的授业恩师谢瑾安和徐先生都要请来,就连姚县令也是座上客。
中秀才的人原本就不易,整个淮阳县总共才七个,县令作为主考官之一,就算是当地秀才的座师了,怎么能不受大礼。
虽然秀才的座师没有进士及第的恩师重要,但是这是古代的礼仪,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不尊师就是无德,必须是要拜的。
流水席的第一天,秦老族长带着秦三郎先拜了祖先,然后再拜三位恩师,最后再拜甄氏和孙氏。
甄氏和孙氏都很开心,尤其是甄氏,虽然这不是儿孙们第一次中秀才,家里也不是第一次摆流水席,可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次甄氏高兴的同时,也是满满的心酸。
“二郎要是还活着,估计已经考中举人了,我们家……”
甄氏苍老的眼神落在柳一一的身上。
柳一一跟着大家一起开心,她就知道秦三郎一定行的,柳碧莲有些话还是能听的,不过她不是迷信,而是觉得秦三郎是真的聪明,通透,稳重,比平常的孩子早熟。
秦三郎被秦老族长带着出去迎客,孙氏和韩氏带着家里的人还有打帮手的人,开始准备流水席。
秦老族长的流水席是在祠堂里做的,祠堂后院是个大厨房,专门做流水席。
因为古代人以为这些祖先能通过他们做饭的烟火气,得知他们这些后代人很高兴,后面厨房做饭,后堂招待秦家请的贵人。
至于前面的流水席,是从祠堂门口开始摆桌子,一直摆到村口。
柳一一记得上次的流水席是张江蓠成亲的时候,是张家的流水席,这次就是他们秦家的了。
比起里长的儿子成亲,秦三郎中秀才才是真的高兴。
所谓流水席就是一直不撤的酒席,也不用随礼,谁来了都能吃,看着繁杂其实井然有序。
谁是主做菜的,热菜凉菜,还有打下手的,洗菜摘菜的,这是厨房里忙的。
外面还有人收拾桌子,收拾空盘子,筷子,酒碗儿之类的,一轮一轮的收,这边收了那边就上新的,车轱辘一样。
即便是到了晚上也不停歇,从祠堂到村口,点着红灯笼,像是两条长长的火龙,好看极了。
尤其是晚上还在空隙的地方点上篝火,不用帮忙的年轻人,围着篝火唱着跳着,孩子们也撒着花闹着,跑着,甭提多热闹了。
附近很多村民和乡亲们也都来了,但凡跟秦家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夫八大姨夫也都来了,还有秦三郎从前的现在的同窗,都来喝杯酒,沾沾喜气。(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