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啥也不是(2 / 2)

“12亿就12亿,这笔钱不算少了,如果别的公司能拿到这么大的融资应该要偷笑了,如果我们再犹犹豫豫的就显得有点矫情。”

见林一这么说,师姐补充了一句:“按照现在平均每个月1.6亿美元的支出速度,这笔钱大概可以用七个半月。”

林一点点头:“七个半月,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来日方长啊。”

方针定下来之后自有刘简妮去跟投资人落实这12亿美元,不过在那之前她又问道:

“这笔融资到账之后,我们是否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

这个问题倒没有那么难考虑了,林一很容易决定:“可以宣传,但用不着大张旗鼓。”

“我们上一轮融资的时候就没有怎么宣传,只是简单地放出了消息,当时媒体的反应非常热烈。”

“当然这次估计不会有那样的效果,因为Uber这样10亿美元10亿美元地融,显然大家对于数字的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

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12亿美元毫无疑问是一笔大钱,要知道独角兽的标准也才10亿美元,而且是估值。

只不过大家见多了之后,默认在打车行业要适用另外的标准。

林一没时间去研究这种心理状态了,他只要知道自己在眼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如果不宣传的话我们就露怯了,对于刚刚掏了钱的投资人也会有很不好的预感。”

“我们无非是担心嘟嘟快嘟这一轮的融资金额在我们之上,现在如果搞得动静太大,到时候免不了难堪。”

“我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这件事情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提前给嘟嘟让道。”

“换一个角度来看,至少我们还有七个半月的时间来跟嘟嘟周旋,而这一次也没必要跟他硬碰硬。”

“我们完全可以去踩Uber一脚。”

“反正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光明正大地搞过一次Uber和卡兰尼克,这次再拿他开刀也是很正常的吧?”

林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久之后,万里出行向外公布完成了金额为12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80亿美元。

这个消息果然再次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林一也毫不避讳地接受了采访。

“你怎么评价万里出行的这一轮融资,算是成功吗?”

“当然,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给我们的科技狂人卡兰尼克先生好好地上了一课。”

记者大概没想到他会突然扯到卡兰尼克身上去,连忙感兴趣地追问道:“这跟Uber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说这一轮融资裏面你们有什么故事吗?”

林一慷慨陈词:“故事就是,在几个月之前,卡兰尼克先生大言不惭地说要拿10亿美元砸开这个市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万里出行这一轮融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清清楚楚地告诉卡兰尼克先生,至少在打车市场上。”

“10亿美元?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