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与他们素无瓜葛,不过下官是前朝之人,自然对他们也有所耳闻。若是用大军进剿虽不难。然而昔里钤部驻守银州防备着金人,不敢分心,为今之计,应当怀柔,而不是剿灭。”梁文道。
赵诚点了点头,随着梁文进入府衙。那梁文捧着一大堆文册,战战兢兢地汇报着流水帐:
“我夏州自去年冬天勘定人口以来,又从银州与横山迁来汉户人口及蕃族熟户。共得户三千一百户。口一万五千,其中丁三千五百。每丁分得上田三十亩、中田二十亩、下田三十亩。今岁分发耕牛一千两百头,中兴府木工院、铁工院下发铁铧、锹、锄、镰、水车、耧、耙等三千五百件,虽不多,但也勉强够用。”梁文道,“另总管府劝农使吴礼大人命人来劝农耕作,已初见成效。”
“我刚才在城外无定河边见到有百姓哼唱民谣?”赵诚问道。
“回国主,乡野小民鄙陋,有辱国主之耳!”梁文道。
“不,我觉得很好,声声入耳,不比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差,重在出于本心,发乎于情,至纯至爱至善。不过,我突然有了个想法,天下事无论悲喜抒情或叙事皆可入歌,这农节时令、耕种之要也可入歌,梁大人可命人辑其中紧要,汇编成歌谣,教民诵唱,以朗朗入口遍于传唱为要!”赵诚道,“这件事你要是做好了,我给你记一功!”
梁文一时愣住了:“国主英明!”
“梁大人家中人口几何啊?”赵诚话锋一转,问道。
“不劳国主关心,下官家中尚无其他人口,只有几名家丁。”梁文恭敬地答道。
“真的吗?”赵诚质疑道。
“回国主,下官本有妻妾数人,均早逝,膝下本有二子,长子曾效命于軍中,在沙州战殁,次子去年中兴府被围时又亡。奈何白发人送黑发人。”梁文伤感地说道。
“难道你就没有女儿吗?”赵诚道。他的口气听上去有些不善。
“女儿?”梁文一时有些意外,仿佛是经过很久地回想才想起似的,“下官是曾有一女儿,不过小女自幼送入宫中,后来听说被送至蒙古大漠,如今怕是早就不再世间了吧。”
赵诚认真地打量了一下梁文说话时的表情,这位钻营了大半辈子地老人真的老了,苍老的额头沟壑密布,眼角间充满着一丝悔意与怀念。梁文在回忆,他在拼命地回忆自己那位女儿的音容笑貌,可惜他想不起来,念及于此,他的眼角有些湿润了。
“夫人她还活着!”一旁地徐不放有心同情。
“夫人?”梁文从回忆中醒来。
“我家国主的夫人中兴府人士,姓梁,名诗若!”徐不放道。
“啊?”梁文梁知州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他求助似地望向赵诚,想从赵诚那里得到答案。赵诚重重地点了点头,证实了这一点,他也在回忆,现在他才想起自己对妻儿想的太少,全是因为自己忙于所谓的伟大事业地缘故。
“呜呜……”梁文放声嚎啕大哭,“想不到啊,想不到啊,我梁文不再是一孤老头子了。”
赵诚等他闹消停了,才道:“你是我岳父,不过呢,我夫人对你不太那么尊敬。所以,以后的事情就全看你了,过些年,我一定会接她来中兴府,到时将没有人能阻止我。至于公务,我希望你忠于职事,不要有什么把柄被我抓到。”
梁文并没有细想他话中隐含的意思,因为他十分尴尬,想当初是他为了往上爬,将自己女儿送进皇宫中的,被蒙古人掳到大漠,他也没有太关心,如今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才知道亲情的重要。他更不知道,在天上掉来来的女婿兼贺兰国王面前,自己的底都被人家掌握了,自己该如何自处。
“我对不起女儿啊!”梁文老泪纵横,一时间竟忘了旁人的存在。
赵诚见他这个样子,又觉得自己对这便宜岳父有些苛刻了。
注:选自西夏诗歌集《月月乐诗》三月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