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府震动。
当黑水城的警讯传到中兴府后,中书令王敬诚、左丞相耶律楚材与右丞相高智耀连夜急匆匆地赶到宫中,这次将是最考验他们的时候。
“三天前黑水城外出现蒙古军,这次是从西域直接袭来,国主与我等皆失策,未曾料到察合台会如此铤而走险,置蒙古本部百姓人口于不顾。”王敬诚面色苍白地说道,“与此同时,玉门关外也有一支敌军来攻,安西军萧不离所部人马虽齐整,然亦被该部敌军拖住,料萧将军对局势应有所应对。西凉军秦九已经西进肃州,试图阻截从黑水城经合罗川来袭的敌军,西凉军人手不足,臣恐其力所难及。但无论如何,国主率军北伐未回,我等应有一个周全的方略来,否则我等无颜再见国主圣驾。”
“神策军已经派信使去大漠向国主报讯,禁军半个时辰之前亦派急使赴北报信。”耶律楚材道,“只是国主率大军北伐,就是星夜疾驰,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唯今之计,只有召集举国勇毅之士,保家衞国。”高智耀道。
王后梁诗若满脸忧色,强忍心中的不安与忧虑,起身致意道:“三位大人乃国之重臣,国王向来信任有加,今情势危急,百姓家园就要濒临战火,如何应对强敌来袭,全赖三位大人全权掌控。”
“食君俸禄,我等不敢尸位素餐,天下黎民百姓正看着我们呢!”王敬诚高声说道。
三位朝中重臣此时此刻的心中似乎看到了妻离子散、生灵涂炭与惨不忍睹的所有可怕的事情,这并非他们一厢情愿的想象,无论是王敬诚、耶律楚材,还是本地出身的高智耀,都曾不止一次亲眼见过这些可怕的事情。他们感觉肩头地责任重大。
“勤王。召集举国可战之男儿,自带兵器,立即北上中兴府!”高智耀洪亮的嗓音在殿中回荡着,似乎令人震耳欲聋。
“此时此刻河东不可乱,料河东很快也会有大战,宋元帅上次禀报说刘黑马有南下之势。只有陕西、陇右之兵可动,安北军留在狼山驻地兀剌海城仍有一万兵力。立即以吾王的名义,命各地府兵火速出征。是直接来中兴府,还是奔赴各地拒守,或是沿黄河北岸阻滞敌军攻势,这是一个令人为难的事情。”耶律楚材道。
中兴府自然是蒙古军这次最想打击的目标,或许在他们还在这宫中商议时,蒙古军已经从贺兰山外走沙漠捷径直捣中兴府。若是将全部兵力召到中兴府,中兴府自然能够确保安然无恙,至少能保证秦王率主力南下之前。不被攻陷。但是如此一来,从河西五郡沙、瓜、肃、甘、凉,沿着黄河直到中兴府诸地皆要承受巨大的破坏。
三位宰相将目光转向梁诗若。
“中兴府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城市,人口多一些罢了,不要因为这裏是王城而高看一等。中兴府人是秦国的百姓。凉州百姓亦是,肃州百姓亦是,就是那些贺兰山中地蕃、汉猎户亦是。”梁诗若道,“掌兵者就应该保一方百姓的平安。而不应该因为国王的家室在这裏就放不开手脚。况且,假如蒙古人认为中兴府空虚,必会全力来攻,那么我朝其它地方的百姓或可保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可是……”王敬诚想劝阻。
梁诗若却坚决地拒绝道:“我夫君曾常言,人心即是铜墙铁壁,身为王者若是失去了百姓,徒留空位。纵是号称天下之主,留之虚名又有何用?若不能护衞百姓,对百姓身家性命视若无睹,我夫君将无颜面对我大秦国黎民百姓。下令吧!”
三位宰相肃然起敬。
一直站在一边的禁军南北衙统领张士达与王好古早就不耐烦了,他们恨不得立刻披挂上阵,与敌军拼命。张士达指着三位宰相的鼻子慷慨陈辞道:“要战便战,我们禁军就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死在中兴府。尔等身为朝中重臣。岂能在此空耗时日。”
三位宰相面上有些异样。虽然对张士达的指责根本就不认同,却对张士达这样的纠纠武将地忠义之心表示出尊敬之意。
“张统领稍安勿躁!”梁诗若劝解道。“宰相们自有全局的考虑,从何处召军参战,何人领兵,如何接敌,军械、箭矢又有多少,都需一一考虑清楚,大敌当前,虽情势危机,但亦不能自乱阵脚,分清其中轻重缓急!”
“王后娘娘圣明!”王敬诚等躬身道。
“王后娘娘恕罪,末将只是有些心急,恨不得与敌同归于尽!”张士达道。
“禀王后娘娘,我们禁军男儿皆愿与中兴府共存亡。蒙古人欲入城,须从我等的尸首上踏过才行!”王好古也道。
梁诗若从张士达与王好古两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温言相劝道:“两位俱是忠君爱国之虎将,中兴府百姓将因为你们而心安,让儿郎们准备好刀枪弓矢吧!”
“是!”张士达与王好古齐声说道。
“好了,你们五人今夜就商议出一个方略出来,连夜就以我夫君的名义发出号令。”梁诗若道,“我是妇道人家,对军国重事并无高明地见解。我只知大敌来袭时,宫殿中人应做本份之事,将士们应该拿起刀箭保家衞国,文臣们应该安抚百姓,各司其职。当敌军真正围我中兴府之时,我们所有人应共存亡!赴死如谈笑耳,我手中的刀纵使不足以杀死一个最虚弱的敌人,却可以用来自尽!”
梁诗若说完,起身走出了殿堂,将所有的事情交给了这殿中五人。她抿着嘴唇地表情显得异常坚决,柔弱的背影在殿中灯火的映衬下,似乎十分高大,温润淡然的话语中。却有着锵镪有力地意志。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张士达、王好古五人目送着梁诗若离开,相互望了望,心中澎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