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愿意给朕批折吗?”元恪将视线移到了廊下的海棠树上,那些名贵的北国罕见的海棠,是他命人从永乐宫中一本本移植出来的,又逢深春,如云如霞的花树上蝶蛱纷纷,热闹喧腾,胡容筝却仍觉得寂寞。
胡容筝眼睛发亮了:“臣妾只恐不能胜任……”
元恪苦笑了:“容筝,你聪明多才,有勇有智,擅长决断事务,怎么不能胜任?既然你愿意分君之忧,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到永乐宫桂殿阅折一个时辰,以你的捷才,想必这时间已绰绰有余。”
胡容筝大喜过望,连忙跪下谢道:“陛下既委以重任,臣妾敢辞辛苦?陛下……”
她抬起头来,看见元恪那挺拔的背影已经隐没在海棠树下。
从那一天开始,胡容筝再没有见到过元恪,甚至连她入宫请安,元恪都只命人在宫门前答覆她,不肯与她当面说话。
胡容筝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求得太多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触怒了元恪。
第二年,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尚书令高肇进了奏折,要求在洛阳大狱里选录六名才能出众的罪吏,到尚书府戴罪办差,胡容筝当日便在折子上批了“此论荒谬,有市恩私惠之嫌,着驳回毋议”,谁知折子经过元恪复核后,竟割去批语的纸面,重新加上“照准”二字。
胡容筝还未琢磨明白元恪的心意,元恪已经命人风示她的父亲尚书胡国珍,说他多年身染重病,体力不支,办事不力,特地将胡国珍晋爵为安定郡公,要他自己上疏辞去尚书之位,回家赋闲养老。
胡国珍迫不得已,在正月里上了辞呈。
胡容筝在桂殿中批阅到这个奏折,十分愕然,为了避嫌,只得亲自将折子递入显阳殿,在殿外只等了一刻钟时间,皇上的批语下来了:“照准”。
看来元恪心裏早已对自己批览奏章、干预国事不满了!
胡容筝惶恐之下,来不及为父亲的下台难过,陡然间想起,还有九个月时间,皇子元诩就要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已经一年时间再没见过元恪一面的自己,恐怕已失去元恪的欢心,性命岌岌可危,还妄想什么干政弄权的荣耀?
在胡国珍辞去尚书职务的第二天,胡容筝称病不再入宫阅折。
但没有人在意她的这个举动。
三天后,朝中的人事起了重大变动,尚书令、渤海公高肇被正式拜为大司徒,这个素来由王族担当的重位,竟然落在一个冒名汉人世家的高句丽人的身上!
而高肇最大的对头、清河王元怿进制为司空,本来不受宠信的元恪的五弟广平王元怀出任骠骑大将军,朝中的三公,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峙和互相牵制的局面。
胡容筝想到了要向元怿求救,她连夜命人送了一封密信到元怿的王府,信中写道:
<small>清河王殿下:</small>
<small>殿下记否永平元年秋,桂殿之约?</small>
<small class="right">胡容筝敬上</small>
再没有更多的文字,这一句淡淡的问话,令元怿久已宁静的心又紧缩起来。
盘算了整整三天后,他命人乘夜色将回信送到建乐宫,这封信比胡容筝的信更简短,只有两行四个字:
<small>崔光</small>
<small>于忠</small>
胡容筝手执着那张素色的短简,心下恍然大悟,一丝神秘而浅淡的笑意从她的唇角牵延而出。
元怿,他真的是一个谋略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