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当然骂不死苏咏霖,这只是他们的愿望罢了,可要是愿望能那么轻易地实现,明国就根本不该存在。
所以最后他们还是要认清现实,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虽然他们对赵不息非常不满意,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没有想着推翻赵不息主动求和,而是继续尊奉赵不息做他们的皇帝,维持着成都朝廷这个摇摇欲坠的透风漏雨的破屋子的存在。
先把破屋子支撑起来,不然破屋子都没了,他们就要面对疾风了。
赵不息面临的最直接的麻烦算是解决了,可是更多的麻烦还在。
比如明军,还有宋军本身。
当务之急是要抵抗明军,不能让明军真的攻破重庆府和泸州,真的就深入川蜀平原直面成都,必须要阻挡他们。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吴璘活着的时候,军队尚且会因为吴璘的一句话而听命令,然而吴璘现在已经不在了,他死了,军队是否还会听命呢?
赵不息产生了严重的不安情绪。
出于这种情绪的考量,赵不息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把陆(禾兆)、齐修伟、谢庆生和杜刃四人换掉,换上自己信任的人来做将军统兵,这样才能安心。
可他们现在他们都统兵在外,稍有不慎,不就是个黄桥兵变的现实版吗?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谁的心裏活着。
所以,该怎么办呢?
赵不息最擅长的是经济工作,搞经济他还是有一手的,比如搞出个交子崩溃敛财。
政治工作上虽然比较菜,但也不是完全不行。
只有在军事上,他是真正的完全不行且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之前都是委托吴璘进行,可是现在吴璘没了,他失去了一个可以信任的统兵者。
既然没有信任的统兵者,他就只能自己来,不说打仗,至少要把兵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自己来的前提是要获得彻底的兵权,让军队彻底成为天子之兵,统兵者都是自己信赖的人,而不是动不动就问自己要钱的人。
怎么获得彻底的兵权呢?
要说吴璘在去世前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个关节,所以给赵不息提了个醒儿,主要是为了让他能够针对性的驾驭四大将,如此就能驾驭军队。
但是吴璘或许是病重了,还是没有抑制住那么多年来南宋高层说话喜欢拐弯抹角的惯性,给赵不息的建议在赵不息看来就有点问罪的意思。
本来赵不息就打算把几个他觉得不太能信任的家伙一勺烩了,现在这种状态下,赵不息的思想愈发的激进。
赵不息想到了一个针对兵权的很好的操作方法。
他决定以祭奠吴璘为理由,让四支军队的主将带着他们的亲信回来,然后将他们的兵权拿掉,再派自己信任的人去接管驻守在外地的军队,然后调动这些可以信任的军队去抵御明军入侵,一气呵成。
就跟把大象放进冰箱里一样,只要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推进去,就解决了,整个过程需要什么精细的谋划吗?
并不需要。
他们来了,被控制住了,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宣布解除兵权,然后再派人去接掌兵权。
整个过程用得着三五天吗?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