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收到书信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失望,国事多自私,代国为求自保拒不出兵这其实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求援也只不过是想尝试一下罢了。毕竟此刻的燕国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都想尝试一下,如果什么都不做继续下去,那么被秦军攻灭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至于代王嘉最后的提议,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燕王喜唯一所疑虑的不过是牺牲自己的太子,到底能不能换来秦军的退兵。而此时子婴一封书信的到来则促成了燕王喜最后的决定。信是被从一杆射杀燕军将士的箭杆上发现的,信中历数了太子丹的六大罪状。其一不忠:至书归降在先,举兵抗秦在后此不忠也。其二不孝:天阉之人,蒙蔽君父此不孝也。其三不耻:以宫人之色娱人,罔顾于礼此不耻也。其四不仁:性情暴戾,动辄则咎此不仁也。其五不智:燕之节侠,迫而自戮此不智也。其六不义:假意逢迎,诱使荆轲刺秦此不义也。如此不忠、不孝、不耻、不仁、不智、不义之人,当人人得而诛之。在子婴心中,此时的燕国唯一可以正眼相看的便只有一个太子丹了,只要将太子丹除去,燕国必亡。虽然子婴全篇未提及,退兵一事,然而在病急乱投医的的燕王喜眼中,说不得奉上太子丹的首级便可以换取秦国的退兵。毕竟秦军此番出征的缘由亦是因太子丹之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子婴提到的太子丹乃是天阉之人。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传承,如果太子丹真是天阉之人,那么这个太子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自己又不是仅有一个儿子。太子丹的一众姬妾也都随从而来,燕王喜没费多大功夫便验证了子婴信中所言,至此燕王喜也坚定了放弃太子的决心。燕国精锐多为太子丹所属,燕王虽已有废黜之意,然不敢贸然行之。当晚燕王喜以议事为名,召太子丹饮宴。席间多有以国相托之意,在燕王喜的默许下众文武亦是频频敬酒,太子丹自是喝的伶仃大醉。正当太子丹酒酣之际,燕王喜一个示意,只见他身侧的两名力士,借着嘈杂纷乱的丝竹之音,悄悄地行到了太子丹的身后。猛地将一条牛筋制成的绳索套在了太子丹的脖颈之上,两人一换身位,将绳索交叉奋力的向两侧将绳索拉紧。一时间太子丹脸庞立时憋得通红,瞪大了眼珠望向燕王喜的方向,想要说些什么,一开口却导致绳索勒得更紧,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得是无力地将手指了指高坐于上的燕王,不一会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太子丹原本就是这场宴会的焦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殿上众臣有些惶恐。然而看燕王喜平平淡淡的态度,老于世故的臣僚们心中也就明白了,十有**这恐怕是燕王的安排。诛杀太子丹之后,燕王喜命人割下太子丹首级,函送子婴军中,并为书谢罪,表示愿意比照秦国郡县岁岁纳税。然而燕王喜这一次的计划落空了,子婴收到太子丹的头颅之后并没有撤军回返,反而一次次的派军渡过辽河袭扰辽东城池。由于没有了太子丹的指挥,燕军更是不堪,在被秦国骑兵吃掉几波部队后,燕**队更是只敢死守,不敢轻易出城。同时子婴命人打造的的第一批船只也开始下水,秦军大部渡过辽水安营扎寨,准备对辽东发起最后的进攻。在冬季之前攻下辽东这便是子婴的计划。…………“君上,外面天冷您还是回屋里吧!”雪姬轻轻的将一件狐裘,披到子婴身上劝慰道。雪落无涯,鹅毛般的大雪已经连续下了三天,粗一估量积雪至少厚达二尺五寸。与大雪相伴,北地的气温也随之骤降,还在深秋温度便已经和寒冬无异。秦军多是关中子弟,根本没有经历过如此的寒冬洗礼,而此时也没有棉花羽绒等保暖之物,仅靠将士们自带的一些御寒衣物,根本挡不住如此凌冽的风雪。“天不假时!”望着天空仍然在飘落的的雪花,子婴无奈的感慨道,按正常的天气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才会进入冬季,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把握能够荡平辽东,然而这一场提前到来的大雪,却将自己所有的计划全部打乱。论起对严寒的适应力,秦军远没有从小在当地长大的燕军强。一旦燕军趁着严寒突袭,冻得伸展不开的秦军,能够发挥出三四分战斗力都算强的。熟知中外历史的子婴自然明白,如此时节绝对不是自己逞强的时候,如果一意孤行强令秦军进攻那么这五万秦军很有肯能饮恨辽东。不熟悉的暂且不提,西方史上战无不克的拿破仑便是把自己的精锐部队,交代在了俄国凌冽的寒冬之中。无奈之下,子婴只得将渡过辽河的秦军,全部撤回。在留下足够的御寒物资之后,派少量的军队驻扎辽河一线,防备燕军。而秦军大部全部退守蓟城,准备来年春年花开之季再行灭燕。同时将燕国此时的战局一五一十的向咸阳上禀。秦王政二十一年的冬季分外的寒冷,就连土生土长的燕人在大自然的天威之下也没有一丁点的动作,老老实实的猫在城池里。转眼间便来到了秦王政二十二年。一封紧急军报,被火速送到了秦王赵政手中。“新郑有民聚众而反,杀守吏,开府库。旧韩之地纷纷响应,不过旬日反贼已连绵十数城之多,拢兵数万向南进发。”新郑以南,便是软禁韩王安的郢陈方向,造反之人的意图很是明显,希望能够救出韩王安,以为旗号恢复韩国。而与此同时,魏国重兵屯与西部边境,防范秦国。显然韩国故都的变故与魏国脱不了干系。三晋仅余魏国一家,如果不是太子丹玩了一出刺秦的把戏,恐怕秦国的大军下一个目标会是魏国而不是边远的燕国。韩都之变,恐怕也是魏国为求自保而撺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