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采薇与孩子们一起停下手中的嬉戏。

采薇与孩子们一起上前给皇帝行礼问安。

“臣妾恭请皇上圣安。”

“儿子(女儿)恭请皇阿玛圣安。”

皇帝瞧着荣嫔身边的一双儿女, 皇帝心情不错的, 他摆手示意起身, 一边还说道:“起喀吧。”

“朕觉得你们这一出戏曲排演的不错,倒不忍打扰了。”

皇帝走上前主动的扶了采薇。

皇帝的动作,让采薇心中受用。

至少, 皇帝乐意在儿女们面前给她十分的尊重,采薇是欣喜的。

这说明了皇帝在意她一些, 也在意了儿女们一些。

有些事情, 看着是小。

以小见大, 端倪就在细微之处。

“来,朕陪你们一起。”

皇帝主动的走上前, 拿起了皮影戏的指挥权。

对于皇帝乐于参加了这一场热闹, 采薇心中愿意着。

这等情况下,儿女们跟皇帝的关系,那会越发的融洽, 那是父子、父女之间的融洽。

“尼楚赫、胤福,你们陪皇阿玛一起, 快,可不能让你们皇阿玛比下去。”采薇这时候的态度是温柔一片。

这等时候, 采薇把皇帝的位置挪了挪。

她不会把皇帝搁在了神明的位置。

她把皇实挪到了父亲的位置,是她的孩子们的父亲。

态度决定了许多东西。

采薇这时候的态度是随意, 也是温馨的。

尼楚赫一直是一个乐天派的孩子, 所以, 她是挺欢乐的。

胤福哪怕是一个小大人, 胤福还是愿意跟皇阿玛更近些。他想当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幼年之时,胤福也想当一个被皇阿玛宠爱的儿子。

父慈子孝的情况下,钟粹宫中自然是一片的和乐融融。

皮影戏的玩乐,皇帝是过了一把唱戏的瘾。

等着这一出的戏曲后,皇帝还是关心了儿女们的近况。

尼楚赫一听着皇阿玛的问话,那是小得意着,她马上跑去了自己的书橱里,那是拿出了自己的课业。

这时候不表功,更待何时?

对于儿女的学业态度?

皇帝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女儿,皇帝有更多的宽容。

所以,皇帝更多的时候,是爱夸奖了女儿尼楚赫的。

得了皇阿玛的夸赞,尼楚赫当然笑呵呵,那等笑容灿烂的在脸上,完全跟一朵小太阳花一样的。

至于胤福?

胤福是端正的态度,胤福回道:“儿子按着皇阿玛说的学习态度,儿子读书,读一百二十遍。”

胤福领着皇帝走向他的书橱,他打开了,一一介绍起来。

“儿子还墨写了一百二十遍,这是儿子的课业。儿子如今会诵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胤福的态度里,那是语气用一种极为肯定的态度,他似乎对于自己的课业有十二分的信心。

当然有信心,这些前世时,胤福全会啊。

哪会如此此,今世重学之时,胤福还是拿出了全部的热忱与认真。

胤福记得皇阿玛曾经的教导,世间之事,最怕一个认真。

这等态度,端正自己的态度,就是胤福如今在学习的。

“你很好,是一个好孩子。”

皇帝伸手,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

皇帝伸手,还是拿起了那些课来,皇帝认真的一页一页翻开看了。

皇帝看的出来,儿子的课业啊,每一页都很认真,这字体有自己的风格。当然,许是年幼,还是缺了一些力道。

到底孩子太小,这手腕子的力气不足。

胤福不会告诉任何人。

其实,他不光是右手会写字,他用左手也是出色的。

至少,前世的胤福右手一笔字,那是有自己的风骨。

今世嘛,为了不吓坏世人,胤福表现给别人看到的,是他用左手练出来的大字。

左右手都会提笔写字,这是胤福自个儿的秘密。

他不会告诉别人,胤福懂得一个道理,底牌这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

炫耀什么?

那是魔鬼。

虚荣啊,胤福不需要的。

胤福更需要的踏踏实实的走稳每一步。

一步一个脚印,根基自然是扎得越深越好。

就像是那浮于水面的冰山,永远让人见到的,都是水平之上的小小一角。

“采薇,你教导两个孩子用心了。”

皇帝合上儿子胤福的课业,他的目光望向了荣嫔,目光中全是赞赏。

“尼楚赫很好,胤福也很好。”

皇帝是真觉得两个孩子出众。尼楚赫嘛,那是一个格格,也是万般活泼可爱的同时,还是一个学业不错的孩子。至少,在这个年纪里,算得不错。

至于胤福?

在皇帝眼中,真的就是出众。

不光是出众了,还是做学问的态度端正。不骄不燥,是难得的能沉下心去。

“不过……”

皇帝还是沉吟了一下,又道:“两个孩子还是需要练一练武习的根基。等着将来胤福进学后,也是要习武的。”

文武双全,这是皇帝对自家孩子的要求。

采薇笑了,说道:“皇上放心,尼楚赫、胤福也是爱习武的孩子。他们现在只是打基础,到底年岁小,不敢伤了筋骨。”

“嗯,是这个道理。”皇帝同意了采薇的话。

这一日,皇帝在钟粹宫用的晚膳。

皇帝当晚宿于钟粹宫。

康熙十七年的腊月一过,除旧迎新。

迎来了康熙十八年。

这一年新春佳节,皇宫中很热闹。

采薇也是听说了一些消息。

据传皇帝乾清宫中,那是大会朝廷重臣,还是多有赏赐。

在平常的言语里,皇帝也是体现出了一派的从容与镇静。

原由吗?

采薇也是知道的。

南边来了确切的消息。

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在衡州称帝的吴三桂死了。

南边的吴三桂称帝一事,在朝堂上是起了风波的。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这吴三桂一称帝,皇帝嘴里说着这是吴三桂的回光返照,这必然是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