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1 / 2)

康熙二十九年, 朝廷大军出征。

裕亲王福全为左路的抚远大将军, 统领全军从古北口出发。恭亲王常宁为右路的安北大将军, 从喜峰口出发。

皇帝由是亲自统中军大营为后督军。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

皇帝病了。

这一个消息,想隐瞒了人, 那是不可能的。

皇帝乃一国之君,发生在皇帝身上的一点儿小事儿, 那亦是大事。

大阿哥胤禔、二阿胤福知道此事后, 自然一起见了伯父福全。

这二人要去给皇阿玛侍疾。

关于行军大仗?

这肯定是大事。可问题在于, 裕亲王福全是关键的人物,这一位是抚远大将军,是统领。

大阿哥、二阿哥这两个就是凑数的。

是纯粹来混功劳的。

在功劳面前, 肯定没亲爹重要。

裕亲王福全自然不会阻拦, 他亲自安排心腹,送了两位皇阿哥去中军大营,去求见皇帝。

中军大营。

皇帝病了, 其实, 病的是特别的重。

大阿哥、二阿哥一到了中军大营。

二人见到的就是生了痢疾,那是让太医束手无策的样子。

这一件事情, 在前世之时,自然也是发生在胤福身上过。

这一世, 却是会发生在太子身上。

前世之时。

胤福想过, 那时候, 他被传旨的太监吓唬住了。

他真以为, 他的皇阿玛要驾崩了。

同时,亦是被索额图给忽悠住了。

那是心中生起了野望。

这一世,再来看呢?

其实,皇帝的健康何等重要?

奉天下以养一人。

这若是得了不治之症,那肯定无药可医。

可问题在于,这痢疾是有药可医的。

大阿哥、二阿哥到了中军大营时。

皇帝这边的传旨太监,早是加急的赶回了京城。这是去给监国的太子传信。

胤福有时候,也是在怀疑?

他究竟真的是前世的太子吗?

他发现,今生的立场,跟太子是不同的。

太子多骄傲的人啊。

他呢,他完全就是一个沉垫的,已经不敢狂傲的人。

“儿子给皇阿玛奉药。”

大阿哥是真的有孝心,抢了给皇帝喂药的活计。

那能在皇帝跟前露脸的事情,大阿哥一点儿不介意都做了。

这等事情,二阿哥胤福不会跟哥哥抢了。

可应该做的本份,他还是会做的。

这不,大哥奉药,他就是做了别的活计。

总之,应该露脸的时候,二阿哥胤福同样不会落于人后。

京城。

传旨太监是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的。

御书房。

太子本是按着往日一样,那是做了太子监国的本份。

然后,前线的皇阿玛差人传旨。太子一听着太监念了皇帝的话,当时真的吓住了。

皇阿玛病了?

这一个念头在太子的脑海中闪过。

太子打小是皇帝养大的。

太子对皇帝的感情肯定深厚。毕竟,他从小没有亲娘的。

这没娘,那就肯定在意了亲爹的。

在众多兄弟里,亲爹又对他最好。

这等父子感情,要说不好,那不可能的。

就是太子被吓了一跳后。

太子当时就准备从京城赶去皇帝前线的中军大营。

就是太子吩咐了亲信话时。

索额图求见。

对于叔公求见,太子自然答应了。

太子这时候,也是心中六神无主,他到底年青,突然遇上了皇帝重病这等事情,还是心中没底。

在太子的眼中,叔公乃朝廷的重臣。

若得叔公指点,太子心中会更加的有数。

“殿下,您此去探望皇上,自然乃重要之事。”

索额图不拦着太子去进孝道。

“可殿下,您用皇上亲点的监国太子,此京城的一些要务,亦不可轻忽。”

索额图又是提醒了话。

“是,叔公你提醒的有道理。”

太子也不是一脱手,啥都不管不顾了,他肯定还是想着这京城的安稳。

“叔公。你以为孤应该如何办?”

太子寻问道。

“殿下,留在京城的京营,当是要提防一二。”

索额图这话一出口,太子脸色变了。

“叔公……”

太子这时候,已经醒悟过来。

“殿下,臣也是以防万一……若是万一皇上有不测,臣自然要护着殿下登基大宝。万不可让人害了殿下。”

索额图嘴里这般说。

其实,索额图已经跟那传旨太监的身边人,那是打探过了。

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贿赂过了。

索额图已经确认,皇帝是真的重病。

连太医们都是束手无策的情况。

在这等情况下,如果皇帝的驾崩?

前线可是有大军出征。

若是裕亲王、恭亲王有不臣之心呢?

这京营就是关键。

索额图是赫舍里氏一族,目前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他肯定都是为了赫舍里氏一族多做考虑的。

太子是赫舍里氏一族的指望。太子若是倒霉了,赫舍里氏一族也吃不了兜着走。

“殿下,大军之中,尚有大阿哥、二阿哥,还有裕亲王、恭亲王,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索额图还是提点了一话。

太子听后,沉默了。

二阿哥可能没根基。

可大阿哥呢?

太子对于他的大哥,可谓是了解的。

大阿哥妻族是了得的,伊尔根觉罗氏,这出身不凡。

而且,明珠在朝堂上,也是拉拢了一系人马,那是跟索额图明争暗斗。

如今大阿哥还在大军之中呢。

太子若不提防,那可能吗?

皇阿玛若是真驾崩?

这一个念头不能想,一旦想了,就像是有魔鬼在诱惑。

太子的心,那更是怦怦的跳了起来。

那跳动的速度,更是加快了许多倍。

乾清宫发生的事情,是瞒不了人的。

更何况,还是传旨太监一路明晃晃的回京城。

钟粹宫。

采薇听着秋月禀了消息时。

采薇在沉默。

采薇有第一世的记忆。

采薇可是知道,今年的二十九年啊,皇帝亲征对于太子而言,是一个巨坑。

这一个坑,就是太子掉下去,一直没爬起来。

可以说,第一世时,这是皇帝跟太子起了隔核的启始。

采薇当然更知道了。

那是因为嘛,那是第一世时,她的胤祉给太子挖的一个巨坑。

当然,给太子填了土的,还有太子的叔公索额图。

第一世时,他的胤祉那是一个戏精。

用孝顺的无以服加的精神,把太子这一个皇帝最宠的儿子,衬的不那么的孝顺。至少,让皇帝心中不舒坦。

然后,索额图在京城的动作,更让皇帝心生不满。

总之,采薇在想,这一世啊,没了胤祉,太子又会如何?

想起了胤祉。

采薇知道,一切都变了。

她没了胤祉,有了胤祈、胤祷两个孩子。

可这两孩子的性子,倒真的一个都不像了胤祉,那孩子就是一个精明起来,是真精明。那糊涂起来,也是真糊涂。

当日。

午饭时。

采薇瞧见了,这是一起到了钟粹宫的胤祈、胤祷兄弟二人。

“咦,你们兄弟俩不在上书房里,怎么来了额娘这儿?”

采薇是真惊讶。

往常,儿子们都是午饭后,还得喝一个午觉的。

这到了钟粹宫来,可就是担搁了午觉的时辰。

“额娘,儿子和弟弟想求一件事情。”

四阿哥胤祈一下子跪下来。

他这一跪,他五弟胤祷也跟着跪下来。

“额娘,我和哥哥要去给皇阿玛侍疾。儿子们都知道了,皇阿玛生病了。”五阿哥胤祷的脸上,全然的担忧。

“额娘,宫里都在传了,皇阿玛病重的消息。额娘,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去皇阿玛身边,儿子们得去侍疾。”

四阿哥胤祈那是满脸的期望。

采薇心中不爽利。

太子这管的什么事儿?

皇上重病,这等消息能乱传吗?

这不是让京城人心不稳吗?

采薇又转念一想。

不,这应该是故意的。

就像第一世时一样啊。

这皇上重病了,人心思变,那么,那些人会如何做?

自然是在索额图有些动作时,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睛。

那肯定是暗暗的投靠太子。

毕竟,太子是正统的继承人,还是监国太子。

采薇想了许多。

最后,采薇说道:“此事,你们哪能求了额娘?额娘不会拦着你们去给你们皇阿玛侍疾的。你们要求的,是你们的太子哥哥。”

采薇当然不敢拦了。

她可是知道,皇帝一定会痊愈的。

这拦了,那不是在皇帝心中种一根刺吗?

孝顺这等事情,不能少啊。

“额娘,儿子懂了。”

四阿哥胤祈赶紧起了身,那是一脸的明白样子。

五阿哥见哥哥起身,他也跟着起身,他还是说道:“四哥,咱们这去求太子哥哥。”

瞧着这两个儿子,那是来匆匆,去匆匆。

采薇额头就差没冒了黑线。

这两个蠢货,采薇心中就这么一个念头。

可再一想。

这两个儿子一听着亲爹病了,就知道去侍疾。

好歹有孝心。

采薇还是决定原谅了这两个鲁莽的孩子。

到底是自己亲生的,还能如何?

自然是体谅他们了。

“主子,四阿哥、五阿哥年少呢。这一路前线去,那肯定是快马加鞭的赶路,两位阿哥能受得住吗?”

秋月担忧的跟采薇提了话。

“这是他们的孝心。”

采薇说了一句后,又解释道:“他们吃的这些苦,本宫瞧着,不算苦。有孝心的孩子,从来讨了长辈们的欢心。”

秋月听懂了。

所以,不敢劝了。

这孝之一道。

那是能压了人的。

在这一事上,谁也不敢多嘴。

想到这些事儿。

采薇又想到了胤福。

这孩子啊,在皇帝给皇阿哥们的教学师傅里,可有西洋人。

所以,这孩子也是爱读书的。

甭管朝廷这边的书,还是西洋人的书,这孩子都有一颗向学的心。

采薇曾经还想过呢,皇帝出征,会得痢疾的事情,与其让洋人立功劳。倒不如让儿子立功劳。

可不嘛。

如今瞧来,她的二阿哥胤福就会有功劳的。

采薇可不会忘记了。

二阿哥读了西洋书时,采薇可是差人寻的西洋书里,可是提了一句那金鸡纳霜治了痢疾。

采薇相信了。

二阿哥胤福在前线。这看过的书,肯定会有印象的。

到时候,二阿哥能立功劳。

这于二阿哥而言,那就是一桩在皇帝跟前露脸的事情。

毓庆宫。

太子刚回了住的寝宫。

四阿哥、五阿哥就来求见了兄长。

太子挺惊讶,这两个弟弟来干嘛。

当然,好歹这是亲弟弟,见肯定是要见的。

“去请孤的四弟、五弟进来。”

太子吩咐了亲信一句。

“是,殿下。”

亲信应下话,然后,便去引了四阿哥、五阿哥进毓庆宫的正殿。

四阿哥胤祈、五阿哥胤祷,这兄弟俩是急匆匆的进来。

“弟弟见过太子哥哥。”

这兄弟俩哪怕是双胞胎呢,长相也确实挺像的。

可到底这身高不同,所以,瞧着还是蛮有差异。

这不,站了一块儿,一下子就能分辨的出来。

“四弟、五弟,你二人不在上书房里进学,来孤这儿,可是有什么事儿想求孤?”

太子的脸色还是缓和的。

对于这两个注定不可能夺嫡,不可能跟太子有冲突的弟弟。

太子的态度一直都不错。

这没利益冲突,在太子眼中,就是最好的弟弟。

当然,如果这两个弟弟的上面,没有一个一母同胞的二弟,那就更美好了。

到底这两个弟弟的上面,还有一个一母胞的胤福,这让太子心中有些小芥蒂的。

“太子哥哥,我和四哥听说皇阿玛病了。我们想求太子哥哥同意了,我和四哥去给皇阿玛侍疾。”

“太子哥哥是监国太子,太子哥哥你同意了,我和五弟肯定就能去皇阿玛跟前。”

五阿哥先说话,那急切的模样,是一脸的真诚。

四阿哥也落了弟弟的后面,也是跟着求了话。

太子当然不想同意。

带两个拖油瓶,这算什么?

可拒绝吗?

太子又是想到了荣妃。

荣妃如今是后宫诸嫔妃之首,这一位能压了惠妃一头。

太子看惠妃、大阿哥母子不顺眼。

他肯定不想把荣妃母子,也是推到了大阿哥那一边去。

“你们年纪小,这一路去得急。那得骑马赶路,你们得吃大苦头。”

太子劝了一句。

这话是实话。

这赶路急了,那肯定要吃苦的。

这两个弟弟是康熙十六年出生,这才十三岁呢。

“我和弟弟不怕苦。”

“我和四哥是皇阿玛的巴图鲁,我们的骑射都是得了皇阿玛夸赞。骑马,我和四哥全然不怕。”五阿哥一脸的骄傲。

太子有点小郁闷。

他当然知道,这两个弟弟是得到皇阿玛的夸赞。

可那能一样吗?

那不过是皇阿玛夸了儿子,给些鼓励罢了。

当然,最后,太子还是同意了。

两个弟弟愿意吃苦,还是一心去给皇阿玛侍疾。太子当然不能不同意。

有了四阿哥、五阿哥的榜样。

当天,六阿哥、七阿哥也来求话了。

太子头大了。

六阿哥到底是太子一直的小跟班。

太子好歹给劝住了。

六阿哥才十二岁。这骑射一道上,在诸位兄弟里,那是垫底的。

当然,在读书上,六阿哥是不差的。

可这骑射上,在兄弟里不出众。

这一路去前线,那得赶路了。太子又不是保姆。

太子劝住了六阿哥。

七阿哥还是弟弟,他兄长六哥都没去成,七阿哥自然更去不成。

翊坤宫。

宜妃知道了七阿哥的举动。

宜妃很满意。

“还是小七懂事啊。”

“这孩子有孝心。”宜妃嘴里这般夸。可心中,宜妃更觉得太子懂得办事。知道她家的小七,那是可能去给皇上侍疾的。

小孩子年纪小。

哪受得住赶路?

这等年纪,那等辛苦过了,若是病了,那又如何是好?

到底太子有数儿。

宜妃也是满口子的,又是夸了太子。

夸了大儿子胤祺。

宜妃又是叹道:“好歹小七懂事。如今小九看着,也是懂事了。”

“本宫的妹妹那儿,最近如何?”

宜妃又问了一句。

“主子,贵人那儿,最近还是生了一场病。近日,一直在静养。二格格在照顾了贵人。”心腹答了话道。

“妹妹……唉,也是本宫对不住她。”

宜妃的脸上,是真有愁色。

这妹妹的十一阿哥病好了,说是养好了。可到底是受了伤。